据海关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速达6%,9月同比增速更是高达8%。不仅如此,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回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连续走高。
从规模层面看,我国进出口整体增速逐季加快,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发展呈“阶梯式上升”之势:一季度平稳起步,二季度蓄势回升,三季度加速向好,9月更是创造了年内单月最高增速,展现了外贸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从结构层面看,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质升”显著。一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比持续提升,二是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效果显著。
当前,我国外贸逆势而上、稳中向好,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协同支撑。政策精准发力使贸易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一批稳外贸政策,如简化通关流程、落实减税降费、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范围、支持海外仓建设等措施,将降低企业成本落到实处。另外,政府积极拓展广交会、链博会、进博会等高水平开放合作新空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平台,让我国企业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贸易网络当中。
此外,我国产业升级和完整供应链优势进一步稳固。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全产业链的优势让企业能够快速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相应的布局。通过聚焦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核心产业链并推进“六链协同”,我国不仅保障了自身产业链韧性,更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注入了确定性。
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加近50%,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位。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带动外贸从低端价格竞争向高端技术引领转变;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也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与活力。
长远看,巩固我国外贸向好态势,还需持续深化结构性改革。强化政策协同,优化制度环境。进一步深化自贸区提升战略,高质量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落地,加快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4.510, 0.00, 0.00%)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步伐,以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加大基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牵头开展重大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新三样”等高科技产品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加快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业态标准建设、规范发展。此外,持续优化全球布局,拓展新兴市场。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深化与东盟、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协同合作;鼓励并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境外参展等渠道拓展当地市场;支持企业海外建厂,实现产能全球化布局。
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实现平稳增长,折射我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面向未来,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开放链接全球市场,外贸“稳”的根基将更牢、“进”的动能会更足,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作者:江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