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3 亿元,同比下降2.26%;归母净利润43.13 亿元,同比下降15.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48 亿元,同比下降26.36%。单三季度实现营收65 亿元,同比下降2.40%;归母净利润4.98 亿元,同比下降52.8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48 亿元,同比下降47.93%。
三季度利润降幅扩大,消纳与入市压力严峻。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下滑主要系消纳影响利用小时同比下降,同时市场化交易导致电价承压;前三季度利润下滑,除营收端影响,另外新投产项目转固带来的营业成本增加;前三季度非经常损益主要系一季度处置参控股水电资产获得约5 亿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逐季度扩大,新能源消纳压力与入市后交易电价压力或愈演愈烈。
量化分析,1)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57 亿元,其中营收下降1.56 亿元,营业成本增加5.87 亿元,营收与成本的一降一增与消纳及电价有关。2)单三季度资产减值2.5 亿元。3)在利润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所得税小幅减少0.24 亿元,预计与公司部分机组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到期有关。
在建与储备项目以风电与大基地项目为主,在手项目质量优质。截至今年6 月底,公司累计装机4994 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2297、2591 万千瓦;在建装机1382 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533、478 万千瓦;待建装机2696 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分别为1143、1543 万千瓦。公司项目储备丰富,且风电光伏比例均衡,体现公司获取项目资源的能力,并为后续项目的二次筛选提供更多选择。
1360 号文明确新能源十五五发展方向,高质量消纳要求效益化开发。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1360 号)》,明确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在考核层面明确“新能源利用率显著下滑或未完成利用率目标的地区要科学论证新能源新增并网规模”。结合136号文等多项政策,以及当前新能源发电运营商入市后盈利水平与建设意愿,预计十五五期间市场化、效益化或逐步明晰。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5、59.53、67.7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22、21、18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弃电率提升、交易电价大幅下滑、项目投产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