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涨的煤价及运价推升货源到岸费用,而华东、华南地区温度适宜,终端电厂日耗稳定的情况下,终端电厂对煤价接受度逐渐下降。而此时,主产区部分煤矿价格下调,市场观望情绪蔓延。本周,港口煤炭价格有所转弱,涨势呈现放缓迹象。
在环渤海港口,市场询货多集中于中间商投机性采购,少量为电厂补库和提卡需要。沿海终端电厂采购主要以长协煤及性价比更高的进口煤为主,市场煤成交少见。而且近期煤价涨势过快,出货风险上升,部分贸易商出货积极性较强。本周,煤价指数先涨后稳,涨幅不如上周。周四开始,煤炭市场情绪转淡,终端有少量补库需求,但对高价位接受程度有限,市场出现分歧。下周,港口暂停上涨,煤价或出现小幅回调。
本周,环渤海港口货源结构性问题仍未改善,优质煤继续受青睐。受超产核查、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等因素影响,产地煤炭增产空间有限;叠加发运价格持续倒挂,环渤海港口垒库缓慢,煤价延续偏强运行。此外,今年不少地区气温下降偏早,导致市场对冷冬的期待较高,在预期未能证伪前,将持续对动力煤市场形成利多影响。本周开始,受机组检修完毕,叠加工业用电恢复等因素影响,沿海电厂日耗略有增加,可用天数下降。受环渤海港口到货成本居高不下;叠加电厂、港口库存尚未明显垒库影响,贸易商在成本支撑和冬储预期下普遍惜售,煤价先涨后稳。下游采购意愿谨慎,仅维持刚性需求,实际成交活跃度偏低。供应端受发运成本支撑,贸易商低价销售意愿不足,市场可流通资源偏紧。在环渤海港口,中高卡煤资源结构性紧缺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但市场情绪较前期有所降温,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下周,沿海市场商谈氛围将逐渐转淡,煤价滞涨后小幅回落。首先,前期市场煤拉运需求多已兑现,新增货盘量减少,船货供需紧张格局略有缓解。其次,当前煤价已攀升至今年新高,尤其优质高卡市场煤价格上涨过快,采购成本持续增加,市场情绪回归理性,煤价适当回落也在正常范围。再次,产地煤价滞涨,部分煤矿价格回落;叠加集中采购减少,煤价逐渐失去动力;此外,还有贸易商利润兑现后,出现的回调风险。不过,后续行情依旧偏乐观,煤价跌幅有限。首先,产地煤价跌幅有限,发运端存在倒挂压力,港口可用于流通的货源并不多,进一步支撑了市场挺价情绪。其次,下游部分电厂库存同比偏低,且补库缓慢;即将入冬,部分电厂仍有补库压力。考虑到今年有冷冬预期,冬储需求仍在,对产地市场存在拉动作用;主产区部分资源供应京津冀电厂,流向造成流向港口增量有限。再次,印尼政府要求煤矿保障国内供应,外贸供给及通关到岸周期等因素制约下,外贸补充情况不确定性增加。
近期,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183万吨之后,出现止跌反弹迹象;11月底,煤炭市场仍有复苏反弹可能。首先,部分电厂火电机组检修结束,日耗恢复;而今年最后一个半月,是传统需求旺季,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居民取暖用电需求可能大幅增加。其次,工业生产正处于年终冲刺阶段,用电量止跌反弹,需求端存在增长预期。今年最后一个半月,利好政策不断出现,稳增长相关政策效能发挥作用,多地密集部署四季度经济冲刺方案。尽管面临全球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政策支持与结构性增长动能将持续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叠加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为后期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积极影响,进而推动煤炭消费继续增长。再次,中下游环节库存同比偏低。大秦线检修结束后,发运增加的同时,下游拉运也很积极,下锚船增加,且预报船舶不少,显示了需求的好转;而环渤海港口库存并未上升,反而出现稳定走势。前期受十月份“南热北冷”特殊天气影响,终端电厂库存也未能实现在淡季垒库,内陆、沿海动力煤终端库存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且由于电厂机组检修时间很短,造成电厂并未垒库,很多电厂仍在积极招标采购。此外,供应端仍存在收缩预期,尽管大秦线、唐呼线运量保持在高位,但下半年,煤炭产量保持负增长已成定局,煤炭市场供需关系逐渐转向基本平衡;而在反内卷、超产能核查、安监趋严等持续影响下,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受到抑制,产量增加或出现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