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调入量和时段性封航天气影响下,港口库存加速提升,导致买方采购心态仍显消极。但受产地市场不弱、少量成交价格基本符合预期影响,卖方挺价心态更加坚决,整体市场僵持略偏强运行。下周,煤价能不能如期上涨,关键需看环渤海港口去库,电厂日耗恢复,终端采购情况而定。
市场利空因素:保供发力,叠加需求不确定性、持续封航、港口库存拉高等多个因素抑制上涨。保供稳价政策见效,铁路运量高位,供应压力边际缓解。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加快产能储备煤矿建设、强化煤价监管,全力推进“迎峰度冬”煤炭保供,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另一方面,山西、内蒙等地前期停减产煤矿陆续恢复生产,坑口供应小幅增加。同时,煤价升至高位后,中小贸易商采购节奏放缓,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抢货囤货行为减少;叠加进口煤价格优势明显,部分终端采购需求被分流,进一步抑制了国内煤价上涨空间。此外,新能源挤压和非电行业需求疲软,新能源发电持续替代火电,对动力煤需求形成挤压,终端企业对高价煤接受度有限,采购策略仍偏谨慎。非电行业需求同样不及预期,“金九银十” 旺季结束后,钢铁、水泥等行业进入错峰生产期,原料煤采购积极性偏低,需求增长动能放缓。
利好因素如下:供应端受限叠加需求季节性走强。煤炭供应增量有限,结构性短缺,及高成本支撑着煤价。我国煤炭产量自七月份起同比出现负增长,叠加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环保政策持续收紧,部分煤矿已完成年度任务,后续减产预期增强,整体供应增量受限。尽管大秦线检修结束后,环渤海港口调入量逐步回升,但当前除了国投曹妃甸港以外,其余港口库存仍处于中位偏低水平,优质动力煤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为煤价提供坚实支撑。
供暖期到来,恰好寒潮来袭,叠加工业企业进入年终冲刺阶段,双双拉动了需求,电厂补库需求释放。11月15日起,北方全面进入供暖期,叠加下半年首轮寒潮天气影响,取暖用煤需求呈季节性攀升,卖家挺价意愿明显增强。此前受煤价上涨影响,电厂为等待价格回落持续控制库存,而当前全国电厂日耗已进入“迎峰度冬”爬坡期,部分电厂库存低于往年同期,补库及改善库存结构的需求迫切,有望推动采购节奏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