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词典中解释是:甘为甘甜,味道好;霖为好雨,甘霖合意为有益于农事的雨,也喻为恩泽。以“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为特色的山东省枣庄,雨水是城市之魂、发展之甘霖。
取名为甘霖实业公司的前身甘霖煤矿,作为建国后枣庄兴建的第一座煤矿,以煤之“甘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从1958年投产到2004年政策性破产,共生产原煤2000多万吨。
1987年,甘霖煤矿根据国家政策,注销了生产能力;2004年政策性破产。煤炭资源枯竭了、生产能力注销了,甘霖煤矿会不会因此成为枣庄矿业集团的“包袱”呢?
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来到甘霖实业有限公司。令记者惊讶的是,和从前相比,这里的矿区面貌焕然一新。
“破产后,我们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企业总收入逐年回升,由2009年的不足5000万元提高到1.8亿元,今年可望实现2.5亿元。破产时下岗的职工已全部上岗,还为集团内部和周边城乡安排富裕劳动力990人,公司员工已由破产时的870人增加到现在的1860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永和说。
资源枯竭——立志转型拓新路
破产后的甘霖煤矿,在短暂的迷茫后,痛定思痛,毅然踏上了转方式、调结构、浴火重生之路。如何走?怎么转?立足实际,选准发展方向,至为关键。
2004年,当上级宣布甘霖煤矿破产,重组为甘霖实业公司时,员工们感到前途未卜。
大家都知道,从此以后,再没有“铁饭碗”可端,靠枣庄矿业集团“以富济贫”的日子也一去不返。虽然矿井还没有关闭,存有少量煤炭,但是年产量最多仅20万吨。同时矿井承担着为枣庄东部部分煤矿深井排水的重担,日排水6万多立方,仅每年的排水费用就达3000万元。粗略计算一下,去掉员工工资、电费、机器折旧和排水费用等成本,生产出的煤炭卖出的钱根本养活不了破产分流后留下的800多名员工。
路在何方?以徐永和为首的甘霖实业公司领导班子经过苦苦思考,痛定思痛,毅然踏上了转方式、调结构、浴火重生之路。在二次创业一次又一次动员会上,徐永和告诉员工:“井下没有煤了,但公司还有厂房、宿舍及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煤炭资源枯竭了,我们发展的决心不能枯竭。”
员工的精神振奋起来了,徐永和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虽然有技术人员,但基本上都是‘老煤矿’,搞市场经济、非煤产业是门外汉。要二次创业,再造新甘霖,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我们既没有雄厚的资金,也没有相应的技术和科研开发能力。同时,项目大、投资大,风险也大,一旦被市场抛弃,就会全军覆没。”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徐永和带领公司一班人选定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向外选项目,向内创新业,小步快走,分步发展,先选择有科技含量、投资少、无污染、市场大、效益可观的中小项目,利用现有的人员、技术、厂房和土地资源筑巢引凤,上短平快的好项目,盘活现有资产,先过上稳日子,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过上富日子。
华丽转身——礼花盛开朵朵艳
思路确定了,说干就干。经过6年的努力,一个资源枯竭的老企业,如今建成了15个生产厂。这些如礼花盛开,一朵比一朵鲜艳夺目。
思路就是出路。甘霖实业公司开始了华丽转身。
甘霖实业公司分三步走:第一步,靠山吃山,靠矿吃矿。甘霖实业公司依靠枣庄矿业集团和地方煤矿现有的30多对矿井,发展与煤矿有关的非煤产业。
经过调查,甘霖实业公司发现,以煤炭、水泥为传统产业的枣庄,需要大量的塑料编织袋,仅枣庄矿业集团一年就需要几十万条。甘霖实业公司分析后,认为编织袋是易消耗品,年年需要,不愁市场。假如由甘霖实业公司自己生产,既为该集团节省了资金,又盘活了甘霖实业公司一处破产闲置厂房,安排部分下岗员工。
2006年底,甘霖实业公司购置了4台织机,首批培训了6名女下岗员工。编织袋厂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销往枣矿集团、枣庄地区和省内外数百家煤矿、水泥企业。投产当年实现了赢利,半年赚回了设备投资,第三年,又新增4台织机,产量翻番,效益增加1.5倍,员工由6人增至16人。
在车间,记者看到,随着织机的“刷刷”声,一条条乳白色塑料编织袋从织机上“流”出。“现在,有8台6梭新型织机正在安装。这些织机投产后,员工将增至40人,年产量由现在的22万条增加到80万条,年产值由100万元增至3000万元。”纺织袋厂厂长毛秀娟说到这,喜上眉梢。
2006年7月,高分子管材厂投产。该厂产品为全国一流的高强度PVC管材,具有抗静电、高阻燃等特点,是国际上高瓦斯排放煤矿井下使用的以塑代钢“安全管材”,使用年限为50年,是普通管材的2倍到3倍。产品耐腐蚀、不结垢、可重复回收再用,无二次污染,一经面世,产品供不应求,畅销于陕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14个省(市)200多座煤矿,其中50%为高瓦斯排放矿井。“现在我们订单多,催货的电话声不断,员工们只好分三班24小时生产。”管材厂负责人说,“今年底前,我们将新增2条高分子管材生产线”。据了解,管材厂先后开发出了高分子管村柱鞋、柱帽、电机风叶、支护网、电缆钩等“以塑代钢”系列产品,有7种产品获国家专利。
第二步,发展非煤产业,真正摆脱靠资源吃饭的老路子。
徐永和带记者来到了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旧俱乐部。过去的废弃俱乐部,如今已改建成了中外合资的皮鞋厂。“定单已经排到年底,做不完,天天加班,三天两头发集装箱。”车间主任介绍,皮鞋厂年产量高达300万双,主要出口比利时、美国、日本、韩国。俱乐部大院里,还有两座新建的厂房。“这是我们与美国环球公司合资新建的服装厂。”徐永和说。车间内有176台电脑控制、每分钟高达4500转的全自动缝纫机,红外线瞄准打扣机的上方,安装着能缓解操作工疲劳的冷光灯。“在这里办厂,甘霖实业公司把浴池、餐厅、员工宿舍等都给我们使用,节省了我们大量投资,用很少的投资、很短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中型服装厂,太合算了。在这里,各方面环境都很好,我们不用操额外的心,只要一心一意搞好管理和营销就行了。”外方代表张琦满意地说。
徐永和告诉记者,服装厂生产的牛仔装、童装出口欧美,订单已排到明年4月,年产量180万件,已经成为枣庄第二大牛仔服装厂。“我们与台湾合资的恒杰服装厂正在建设,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00万件。明年下半年,我们的服装产量可达460万件,将成为枣庄地区最大的服装厂。出口的销售收入加上出口退税,年总产值将突破2亿元。”
第三步,走环保、节能发展之路。
“这是我们研发、生产的三基色节能灯、环保灯,有常规的、异型的、防爆的。从3瓦到124瓦,矿用到民用100多个品种。这种灯使用寿命超过8000小时,环保、节能、无闪烁,保护人的视力。我们生产的无极节能灯,不仅亮度高,而且省电,最长可使用6万小时。我们研发、生产的直流节能灯,可同各种风力发电机相配套,无需使用变频设备,填补了省内空白,通过了ISO9000等资质认证,注册了‘优普’商标。”站在节能灯生产线一旁,正在检查产品质量的节能类厂厂长杨庆洪自豪地说。
据徐永和介绍,节能灯厂也是利用旧厂房改建的,2007年投产,年产量已达300万支,产品已走出国门,销往土耳其及中东国家,并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出口及大型加油站。
离节能灯厂不远,是一个利用旧厂房改建的漆业公司。据了解,刚开始,漆业公司只生产乳胶漆和井下粉刷管道用的防锈漆。经过一年的发展,漆业公司引进高新技术,开始生产市场广阔的汽车、电动车、摩托车配件使用的高档专用漆,产品65%销往省外。目前,漆业公司正在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性防锈漆。由于产品供不应求,漆业公司通过员工内部增资扩股,将生产车间由800平方增至1400平方。
短短6年,这个资源枯竭的老企业,经过调节构、转方式,目前已经建成15个生产厂,如礼花盛开,一朵比一朵鲜艳夺目。
低碳生态——发展循环经济
企业要腾飞,需要精心锻造坚韧的“两翼”。甘霖实业公司的“两翼”就是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
甘霖实业公司利用甘霖煤矿破产后留下的空闲地、旧厂房改建了长毛兔养殖场。记者看到,1.5万间自动送水送料的高标准兔舍里,饲养着1.8万多只长毛兔、肉食兔、獭兔、彩兔、宠物兔,其中长毛兔1.4万多只,年产兔毛6000多公斤;100多个品种3000多只宠物兔,颜色各异,每只可以卖到上千元。据了解,甘霖实业公司的养兔场已被省畜牧部门列为“山东省良种兔培育基地”。
甘霖实业公司由卖兔毛转为深加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建成了国内首家兔绒被生产厂,并注册了商标。经中国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测试中心的质量检测,其兔绒被的保温和稀释性能是羊绒的4倍、棉花的7倍,其中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与从前单纯地卖兔毛,单位附加值提升了两倍多。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的兔绒被生产标准,已申报全国行业标准,将被列为‘国标’。我们新上的皮草、马甲等深加工项目,用兔绒做原料和内衬,延伸了兔绒的加工链条,进一步提升了兔绒的附加值。”兔绒被厂厂长张文君说。
“食堂的蔬菜弃物、养兔的饲料渣,都是我们养猪场的上等饲料。”甘霖实业公司大型养殖场的饲养员告诉告诉记者,“我们饲养的种猪、幼猪、野猪等,年存栏量保持在600头左右”。
“在我们这里,没有一点废弃物。”徐永和指着养殖场一侧的沼气站说,“这座日产沼气120立方米的沼气站,用的就是养殖场里的兔粪、猪粪。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就可节省燃煤720多吨,节省资金50多万元。”
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成为蔬菜、花卉的无公害营养液。记者来到与甘霖实业公司一墙之隔的蔬菜大棚区,园工们正在用沼液为蔬菜施肥。园工告诉记者,蔬菜园总面积1.47公顷,共有高标准蔬菜大棚和简易蔬菜大棚13个,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各类有机蔬菜。这些有机蔬菜,除供应职工餐厅外,还进入了枣庄超市。
在离枣庄东城区的西郊,通过土地置换,甘霖实业公司还建起花卉基地2.67公顷。今年,甘霖实业公司已出售花卉3660余盆。仅养殖种植一项,就创收810余万元。
公司办公楼大院的空地上,种着石榴、桃、柿子、葡萄以及蔬菜等,“只要是有空的地方,我们都上了花果、蔬菜。”徐永和说。甘霖实业公司开发利用空闲地近4.67公顷,种植果树6100多棵,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生产、生活环境,公司内呈现出树木郁葱、花果飘香、蔬菜争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企业发展了,甘霖实业公司千方百计为员工办好事、增实惠,让员工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在甘霖实业公司的工业广场、员工餐厅和各厂点,记者都能看到直饮水设备,员工随时可以喝上卫生便捷的直饮水。职工食堂宽敞明亮、环境优雅,2000多人可同时就餐,所有员工每人每月发60元就餐补助,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袋奶。“为了让员工享受到‘家’的温暖,公司新盖了家属公寓,还配备了专门的通勤车。”徐永和说,“公司每年都安排劳动模范带薪疗养,还设立了金秋助学金,让员工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