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因地制宜 确定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2-03-21 10:03:15 西都商报   作者: 李杨 施斌  

商报讯 “2004年11月18日,在我孙女儿出生100天的全家聚会上,当我谈到循环经济时,我的小外孙、一个6岁9个月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说,"循"字左边两个"人",右边是个"盾",是保护的意思,最重要的是"环"字,连在一起是"大家来保护"。”昨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会会长季昆森昨日上午在我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以生动语言展开了《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实现绿色跨越发展》的精彩报告。

季昆森:提高资源产出率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那么,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注重点在哪里呢?季昆森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观点

规模企业 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改造

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行循环经济发展,首先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办法;然后采取集零为整,集小胜为大胜

季昆森,就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规模以上企业要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搞好服务业外包,发展第三方物流,强化研发设计,加强人才培训,这是振兴经济的治本之策。在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行循环经济,难度最大的是综合性开发区。我经过多年调查研究认为,首先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办法;然后采取集零为整,集小胜为大胜的办法。按基本同类的企业划为小组团,进行能流、物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再将小组团连接成整个园区的循环。还应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建议

实现河西走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

对每条产业链都要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实行“四定”(定目标任务、定责任人、定分段完成的时间要求、定责权奖惩)抓落实

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选择一批经济效益高、环境友好、技术先进、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确定若干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把这些产业链做大做强,不断完善延伸,发展成百亿元乃至千亿元的大项目。对每条产业链都要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分别由市、县领导班子成员领衔,实行“四定”(定目标任务、定责任人、定分段完成的时间要求、定责权奖惩)抓落实。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转变消费模式。利用甘肃生态环境良好的、特殊的、多样性的一面,加强对经营生态环境的研究和运用,实现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区等区域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与提升。

同时,提高资源产出率是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提高资源产出率不仅是反映资源节约情况的综合性指标,而且是一个指挥棒。可以用这个指挥棒来引领和指挥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朝着提高资源产出率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攻坚。

现状

我省170个循环经济项目全开工

目前我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107.2亿元的170个循环经济项目全部开工,法规、标准、规划、政策和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目前我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呢?记者昨日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循环经济发展处了解到,早在2004年,我省的循环经济就已经起步了。2005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制定了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2007年我省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目前我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总投资107.2亿元的170个循环经济项目全部开工,法规、标准、规划、政策和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发展

2007年我省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之后,省工信委将编制循环经济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增量部分,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对于存量部分,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要求进行生态化改造,实现升级转型。同时我省还将在调整资金投向,加大财政、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制定循环经济项目鼓励资金奖励办法;出台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和政府采购政策,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分质定价制度,对国家禁限类项目和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优先支持废弃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及其产品。

产业互动 项目遍地开花

2004至2008年我省争取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项目和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共计118项,项目总投资达93.4亿元。2009年全省组织上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170项,实施节能减排重点改造项目95个。当前,我省将重点围绕兰州石化大乙烯副产资源,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充分利用金昌市副产硫酸等化工产品与镍钴铜金属资源,努力打造有色—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依托全省82万户用沼气池资源,全面推广“养殖—沼气—种植—养殖”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产业模式。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低碳 环保 节能 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