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开辟中国能源海外投资的新航路

————第九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完满落幕



2013-04-12 15:02:31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自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能源发展方面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意义深远。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指出,积极投资境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经济、安全的能源资源供给;2012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强调中国能源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境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能源工程技术服务合作。

无论是政府还是能源企业都急切渴望通过建立一条稳固通畅的新航路逐步融入海外能源市场这块新大陆。在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下,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能源网主办,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美国斌瀚律师事务所支持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能源投资论坛——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策略大会10日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成功举办。

中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道路中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以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为此,本次大会特别邀请政府官员、工商领袖、中外专家发布权威数据,以新颖的微博大屏幕互动方式,向业界人士诠释最新政策,展望业界趋势,为广大与会者提供一场信息和思想的盛宴,以推动中国能源企业对外合作的良性发展。

在中国能源海外投资的这条新航路上,没有哥伦布写好的航海日志为中国能源企业保驾护航,但相同是,它们都有的有一股狂热的“寻金热”。走出国界就是广阔的世界市场,它以整个地球为大仓库,蕴含数倍于国内的存储量;它以所有人类为大市场,造就企业的日不落帝国梦。中国的能源企业跃跃欲试,但这条路却如同麦哲伦环球航行一般的难行。为了成功开辟这条新航路,本次论坛充分考虑到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的每一个环节,逐节加以疏通理顺。

本国政策支持

截止2011年底,中国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共1.8万家。我国的海外投资的规模处于全球第五位,其中海外能源投资占到总投资的17.4%,处于行业第三位。目前我国海外能源投资的概况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海外能源投资以石油为主,占我国能源对外投资的59%,这其中三桶油是石油海外投资的主力军。能源投资范围日益广阔,涵盖非洲、美洲、中东和拉美地区。

第二,海外电力投资增长十分迅速,无论是电网、火电、还是水电都在近几年里保持高速增长。电力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海外能源投资项目。

第三,近几年来,我国的海外新能源投资迅速崛起,积极涉足海外投资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在12个国家投资了风电项目,光伏海外投资项目多达30余个。新能源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能源海外投资新力量。

中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发展战略处处长唐廷川在会上透露,“由于全球常规油气资源已经被国际大石油公司瓜分殆尽,因此,近几年全球油气上游资源并购向非常规资源转移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尽管海外投资非常规资源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但中国新能源海外投资的增长无疑将为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推波助澜。

我国能源海外投资势头汹涌,但以往的海外能源投资经验证明,我国能源企业过于专注海外能源资源因素,而忽视了本国能源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能源企业走出去离不开本国的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在会上着重强调能源海外投资的政治安全因素。中国能源企业进军美欧洲市场有不少谈判失败的案例,政治干扰是重要的原因。他表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关注商业技术因素,而且要关注能源政治因素,关注合作对象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宏观环境问题。当前的中国政府正竭力通过以强调安全,和平,合作为主旨的能源外交平为中国能源企业开辟新航路营造一个稳定宽松的政治环境。

金融支撑是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投资融资环节的关键。国家开发银行在近几年里与多个大型企业合作成功运作了一些重大的海外能源投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企业局副局长缪信山在论坛上介绍了国开行在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中发挥的作用。据缪信山介绍,为了更好的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国开行有别于其他投资银行,专门设有国际规划研究和企业走出去专项合作项目,意在协助外国中资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与融资规划。目前,在国开行的金融支持下,中俄石油合作、中亚天然气管道等大型海外能源投资项目都开始成功运作。

海外投资环境

加拿大与美国是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热点国家。在一份调查中显示,加拿大与美国的组合胜过了其他经济体的配对。美加两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整个北美地区成为拥有四亿消费者的广大市场。

在今年年初,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石油在历经7个月的步履维艰后终被敲定,其中涉及的两个国家——加拿大、美国,成为影响并购案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海外投资环境一直受到政治,法律等因素的诟病。本次大会邀请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以及美国驻华大使馆相关官员为中国的能源企业介绍美加两国的投资环境与政策变化。

加拿大以优越的投资环境著称。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商务处能源组组长李侃介绍,加拿大的投资环境具有六项优势:加拿大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合理的运营成本、低税收、良好的基础结构和友善的投资环境、与美国近在咫尺的地理位置和唾手可得的活跃市场等六项优势,本世纪以来,加拿大是世界投资及贸易机会最多的前三个国家。

以油气资源丰富著称的加拿大艾伯塔省为例,艾伯塔省驻中国办事处主任蔡淑慧介绍,艾伯塔省内完善的能源协会支撑体系是本省的一大特色之一。加拿大石油生产协会服务于上游产业;加拿大服务协会服务于油服以及设备公司;钻井商协会服务于钻井公司;加拿大非常规协会,成立于2002年意在专注非常规能源的研究以及推动其快速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中国和美国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40%。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两国占全球原油贸易份额的37%。中国和美国如果能够携手共建透明而稳定的国内、国际能源市场,将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务实选择。但长久以来中美间的能源投资长期受制于两国互信不足等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能源产业的上游一直被国企掌控,相关的投资机会基本不会对美国企业开放。而美国的政治环境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也远谈不上友好,2005年中海油试图以185亿美元高价收购美国排名前十的石油公司Unocal,最后因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由介入而以惨败收场就是个鲜活的例证。

但是中美近些年来的新变化决定了两国完全可以在能源投资领域深化合作、实现双赢。在美国大使馆能源处副主任杜采诗的演讲中透露出中美两国之间相互深化能源合作日益更具政治可行性,尤其是清洁能源或将是中国能源企业打入美国市场的新契机。目前,美国已与中国在绿色清洁能源技术商业化、新能源汽车、核能等方面主动展开深入合作。这或许是美国政府对中资企业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

分享海外投资案例

2012年,三一重工起诉奥巴马一案闹得沸沸扬扬。这也我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投资领域敲醒了一记警钟——投资东道国的法律监管体系是中资企业必须跨国的门槛。

美国斌瀚律师事务所长期从事美国能源并购、融资、投资等领域的法律事务,其合伙人迈克尔•威格莫尔以美国水力压裂作业的环境风险案例向在场的中方能源企业人事强调法律风险在美国能源市场中担当的重要角色。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为美国带来巨大的可用储备能源的同时也为美国的能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国企业也想从中分得几杯羹。此前就有海默科技进军美国页岩气领域的先例,海默油气以2750万美元受让Carrizo公司拥有的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盆地的Niobrara页岩油气开发项目权益的14.2857%。中石油中石化也均涉足美国页岩气行业。

迈克尔•威格莫尔指出页岩气开发前景虽然美好,但更应关注其开采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页岩气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程度高于传统天然气和煤炭,由此,页岩气的“清洁低碳”能源效果并不明显。其次,水力压裂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且不可回收。由于水力压裂过程需要使用大量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的裂解液,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或出现泄漏,就会造成施工区地下水及下游流域的污染。

在美国很多页岩气开采商都曾遭遇过来自环保组织以及环保监管机构的诉讼以及罚单,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并最终导致项目破产。

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页岩气产量排在美国首位,但此时它正在经历一场环境诉讼,加州的多家环保组织联合当地农户以环保为由把美国联邦土地管理局告上法庭。从去年12月以来,加州土地管理局陆续收到美国生物多样性中心、加州峰峦俱乐部等多家环保组织去年底还联合保拉这样的农户,把联邦土地管理局告上法庭。环保组织认为,根据《濒危物种法》,联邦政府根本无视水力压裂法对蒙特利县河流和加州兀鹫等濒危物种栖息地造成的威胁。目前这起诉讼还在走司法程序,但对开采方的影响已经蔓延到了生产的每一个方面。

由于国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成熟,我国的企业在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和法律维权意识方面,与国外知名企业有很大的差距。知名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候,通常是法律先行,法律保护扮演的是“先锋”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在国内,对很多企业来讲,海外投资都是决策在先,法律服务只是点缀、陪衬和补充的角色。寻求缜密的法律攻关、完善的法律咨询服务将是中国能源海外投资未来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新航路里,本国的政策、金融支持与投资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缺一不可。不熟悉的市场和国情,不确定的政治政策因素,这些都会给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带来巨大的未知风险。成功开辟开辟中国能源海外投资的新航路所有中国能源企业的共同心愿。虽然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但论坛大会上能源各界人士的开发热情和积极性也证明了这一领域充满着机遇。这条新航路,只待各位能源人士奋勇开辟。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