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国际油价——“货币战争”

2009-09-30 00:00: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韩晓平 [中国能源网CIO]  

当看到法新社近日回顾《自1970年世界油价走势的重要转折点》一文,不禁想起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所列举美国利用金融优势掌控世界的一些重要节点,似乎与国际油价存在着遥相呼应的内在关系。

在第一次能源危机之前,美元作为世界性货币,它的发行是以美国的黄金储备作为支撑的--这就是曾经的“金本位”货币时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浪潮,美国在越南战争灰头土脸的失败,使美国继续依赖黄金储备来支撑美元的霸主地位的努力日渐难以为继。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终于宣布放弃履行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承诺。为了挽回美元因失去黄金支撑而形成的颓势,1973年5月由84位国际金融家、跨国公司巨头和戴维?洛克菲勒的心腹布热津斯基在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上协商并建议“让国际油价上涨400%”。通过油价猛涨,一方面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嚣张气焰”,分裂瓦解反美统一战线;一方面利用油价上涨,顺势大幅度提高美元利息,让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的产油国成为华尔街资本市场的摇钱树,将石油涨价的代价化解成为资本市场的金融回报,堤外损失堤内补,让石油美元回流华尔街;再一方面,使产油国成为全球公敌,伺机擒住他们的脖子,一石三鸟!

从1949年到1970年,全球油价一直平稳在每桶不超过1.9美元。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标价仅为每桶1.80美元,1973年逐步升至3美元。随后通过对埃及和叙利亚人发出模糊信息,使阿拉伯人误以为美国会因为防御苏联而会袖手旁观,1973年10月6日,在埃及与苏联人划清界限后,越过苏伊士运河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随后,美国全力支持以色列,激怒阿拉伯国家对所有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促使全球石油消费国同仇敌忾,紧紧团结在以美国为首的利益共同体周围。然而,石油禁运仅仅维持了5个月,1974年3月禁运不得不了了收场,油价最高达到11.65美元,正好接近4倍。此后。在美国的威逼诱惑下,迫使欧佩克国家接受将美元作为石油结算的唯一货币,产油国用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世界货币至此进入由华尔街主导的“石油本位”的新时代,美国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1978年戴维?洛克菲勒向向卡特保荐了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1978年11月9日沃尔克在英国沃维克大学演讲中认为:“世界经济中某种程度的‘有控制地解体’是80年代一项合理的目标。”那些负债累累的“要独立,要解放”的第三世界国家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成为“有控制地解体”的主要目标。在英国撒彻尔首相和金融资本家的鼎力支持下,美国以“反通涨”为口号,将银行拆借利率从1979年的11.2%一口气上涨到1981年的20%。而此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经从1973年的1300亿美元上升到1982年的6120亿,利滚利雪球越滚越大。显而易见,仅仅靠高利贷还不足以彻底勒住那些头生反骨的第三世界领袖,而且需要有一个遭人愤恨的“人民公敌”,使美国坐收渔利。

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并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随之突破20美元。1980年,美国与伊朗关系进一步恶化,军事冲突“一触即发”,油价首次突破30美元。9月22日在美国朋友的支持和怂恿下,伊拉克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当两伊战争在1981年初达到白热化时,油价达到了39美元。在油价高涨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下,再加上美国英国的高利贷,使西方阵营“有控制地解体”了一个个讨厌的对手,美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再度实现。

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一路高涨,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雄心勃勃的日本人不仅在美国四处收购企业和物业,而且放言若干年之后日元将会实现1日元对1美元。索罗兹认为“日本人在国际上积累了巨额财富,而美国则欠下空前的债务。日本的崛起对世界主导的金融强权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安的事件”。1989年12月29日日本股市达到了巅峰,日经指数高达38915点,美国金融资本开始投机做空日本股市,但是彻底制服日本光靠资本市场仍显不足,日本的软肋就在石油。1990年8月17日,又一次在美国含糊其辞的默许下,萨达姆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入侵了科威特,造成中东产油国的紧张局势促使油价上涨到40美元以上。随后,美国成功地逼迫日本出钱打了一场“沙漠风暴”,既控制了科威特的石油,又彻底搞定了日本,“东京忠诚和慷慨地购买美国国债、房地产和其他资产,最终换来的报偿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金融灾难”,使日本经济至今没有走出“滞障”的阴影,成了山姆大叔的家奴,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有一次成功实现。

2003年3月以前,国际油价一直维持在37美元左右。美国利用全世界对“911事件”的同情,以莫须有的罪名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入侵,从此以后国际油价一路峰起。美国放任华尔街那些规模巨大的对冲基金炒作国际石油期货,漠视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任何一个与油价有关无关的事件都成为了金融投机者推波助澜的由头:

2004年9月所谓的“尼日利亚三角洲人民志愿军”的中央司令部发表了一个 “联合公报”,国际油价就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强硬派”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油价就又突破了每桶60美元;2005年8月墨西哥湾刮了一场“卡特里娜”飓风,油价因此一举突破70美元;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的关系紧张,油价达到每桶80美元;2007年10月18日,因不明原因油价过90美元;2008年1月2日尼日利亚发生局部暴乱,油价摸高100美元;3月13日,因为美元走软,油价超过110美元;5月5日,因投资者担心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油价突破120美元;5月21日,因市场担心全球原油供应紧张,油价超越130美元;6月16日,受到美元走软、沙特准备增产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振荡,纽约市场油价在创出盘中每桶139.89美元历史新高。十天之后,6月26日,就因为欧佩克主席哈利勒说:他相信原油价格今年夏天可能攀升至150美元至170美元每桶,油价就破了140美元。

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和控制期货交易的投资银行对于通过爆炒油价从中获取金融利益的技术日臻纯熟,已经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利用他们在资本、信息、舆论和技术上的优势,在自己创建的得心应手的交易平台上翩翩起舞,不仅吸纳了巨额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而且利用了中东国家迅速积累的石油美元,以及中国和印度工人流血流汗积累起来的外汇储备。用别人的钱挣钱,用对手的钱搞定对手。

国家油价上涨的速率越来越快,上涨的理由也越来越莫名其妙。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中国多事之春,1月份冰雪灾害,中国奔命于应对,油价上升到100美元;3月份西方政治领袖挑唆藏独作乱,西方媒体指鹿为马,油价上至110美元;5月份汶川地震,中国急于采购石油救灾,油价破了130美元;6月份中国北方麦收,南方发大水,油价险破140美元。油价是否再一次成为某种武器,我们不得不为此深感忧虑。

或许有人也看清了我们中国的软肋,由于近年来能源改革的停滞,使石油的进出口集中在两大国有企业手中,大量依赖现货交易,根本无法形成能够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有效交易机制,市场无法配置资源,能源用户无法通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以应对风险。国有的两大公司既缺乏期货交易能力,又缺乏交易意愿,国家也缺乏相应制度的保障,导致“中国需求”不得不大量在短线市场和现货市场采购石油和成品油,严重影响了国际市场的价格,给石油投机者可乘之机。而油价倒挂严重影响两大石油公司的股票市值,拖累大盘,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导致资本市场的动荡。而油价大幅度上调,必然对没有准备好应付高油价的中国社会构成全面震荡,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削弱国际竞争力,使中国的“崛起”可能陷入“滞障”的漩涡。

不仅仅是油价飙升的正在形成对中国经济的遏制作用,6月17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政府直截了当地将压中国调整油价作为重点。而大量国际热钱通过地下管道无声无息地进入中国炒股、炒房、炒资源,导致股市房价非理性暴涨,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中国股市抽逃;导致中国股市房市急剧暴跌,股民怨声载道;导致国内资源类产品价格也不断攀升,CPI一路升高。

尽管有人在指责宋鸿兵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但是,内在的巧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满腹狐疑,我们不禁要问,谁将是西方下一个“有控制地解体”的目标?难道是我们?

[page]

法新社回顾自1970年世界油价走势的重要转折点

【法新社巴黎6月16日英文电】以美元标价的原油价格在1970年时每桶不足两美元,今天涨到了创纪录的139.89美元,以下是一些重要转折点: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标价为每桶1.80美元。

1974年: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受其影响,油价首次突破10美元。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随之突破20美元。

1980年:油价首次突破30美元,当两伊战争在1981年初达到白热化时,油价达到了39美元。

1990年9月至10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的紧张局势促使油价上涨到40美元以上。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油价维持在37美元多一点。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油价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油价突破每桶60美元。

2005年8月:墨西哥湾遭受“卡特里娜”飓风,一些大型近海石油生产设备遭到破坏,油价因此一举突破70美元。

2007年9月12日:由于市场担心美国原油库存减少以及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日益紧张,油价突破每桶80美元。

2007年10月18日:油价突破90美元。  

2007年11月21日:土耳其与伊拉克关系紧张,全球能源供应因此趋紧,交易商对此作出反应,油价创下每桶99.29美元的新高。油价在这个月底回落到90美元以下。

2007年12月28日:巴基斯坦反对党领导人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随后美国原油库存连续六周下跌,受此影响,油价触及97.79美元的高点。  

2008年1月2日:石油出口大国尼日利亚发生暴乱,由此引发的担忧导致油价短暂摸高100美元。

2008年4月22日:尽管外界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增加石油产量,但欧佩克并没有照做,加上美元不断下跌,油价因此升至119美元。

2008年5月5日:油价达到120美2008年1月2日:石油出口大国尼日利亚发生暴乱,由此引发的担忧导致油价短暂摸高100美元。

2008年3月13日:油价达到111美元。元,接着在5月21日达到130美元,5月22日达到135美元,之后获利回吐、大幅下跌。

2008年6月16日:油价创下139.89美元的新高,逼近140美元大关,预计还将继续上涨。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