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华蓥山煤田大开发

2009-09-16 10:19:38 四川新闻网   作者: 唐朝良 贺全明 杨天军   

 华蓥山不仅是一座英雄的大山,而且是一座蕴藏丰富宝藏的宝山,地下有煤、铁、硫、钾、铜等多种矿物质,其中尤以煤蓍称。这块宝地曾多次引起了历史上的统治者和一些有识之土的开发兴致,可惜他们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只好望山兴叹。只有中国共产党及其卓越的领导人才有能力和魄力指点江山开山取宝。


广能公司建设矿井时的运输工具

  在毛主席的关怀和党中央的指示下,一场“开发华蓥山”的战斗于1970年正式打响。随着中央89号文件的号令,“华蓥山煤田会战指挥部”于年底成立,上万民兵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各级管理干部人四面八方奔向华蓥山南、北、中三段。煤田、铁路建设的战斗几乎同时打响。

  对于华蓥山的开发,毛主席和党中央早有打算和部署。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中央就曾对华蓥山的地形和有利条件进行了调查,论证。在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启动,一批大、中型光学、机械等军工企业入驻华蓥山,接着,地质、冶金、煤炭、交通等行业在中央的部署下,纷纷把目光聚集在华蓥山。地质专家李春昱等人在《华蓥山地质》一文中称“华蓥山脉为四川第一煤区”,煤层厚度冠于全川。

 

索道运输煤炭

  1969年12月25日,毛泽东同志批发了中共中央(1969)89号文件,发出了“开发华蓥山”的号召;1970年,周恩来同志又指示“开发华蓥山要上”;由于当时的技术能力所限,四川省革委和成都军区党委又制定了“统一规划,地区为主,中小型为主,土法上马”开发华蓥山的方针。南充地区从各县抽调领导干部及骨干力量50多人,组成华蓥山煤田中段会战指挥部。四川省革委、成都军区党委根据89号文件关于“加速华蓥山煤田开发”的指示精神于1970年成立“四川省华蓥山煤田会战指挥部”。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任指挥长。会战指挥部先设于合川三汇坝,不久迁至华蓥市溪口镇。会战指挥部于1970年10月3日至9日在广安县委招待所召开了华蓥山煤田南、北、中三个段所在地的永川、达县、南充三个地区的负责人会议。会议由鲁大东主持。会上学习了中央(69)89号和省革委(70)48号文件,传达了中央和四川省开发华蓥山煤田的部署和方针以及三年建成年产一千万吨原煤新矿区的任务。会议按照参会三个地区各自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按中央和省上的安排决定:南段煤田会战指挥部由永川地革委负责,北段煤田会战指挥部由达县地革委负责;中段煤田会战指挥部由南充地革委负责。今华蓥市区域内属中段煤田会战指挥部,成立于1970年12月12日,南充军分区政委梁万华任指挥长。

  从此,华蓥山煤田开发加上原50――60年代地、县煤矿已初具规模。华蓥山煤田的煤炭正陆续得到开采和利用。当时的南、北、中三段分别建成了天府、达竹、华蓥山三个矿务局。仅华蓥市所辖地区的中小煤矿就发展到近二十对矿井。1970年动工兴建的华蓥山矿务局绿水洞煤矿年产煤60万吨。

  华蓥山中段煤田位于华蓥市和广安县境内,南接重庆合川,北邻渠县,背靠邻水。井田南至溪口,北至龙滩,南北走向,长约68.8公里,东西宽约6.5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27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7%。品种有焦煤、肥煤和瘦煤。每公斤发热量为5500—6000大卡,是较好的工业动力用煤,不仅山中有藏煤,山顶有露头煤,而且海拔负200米还有煤。华蓥山矿务局所属高顶山二矿、李子垭矿和绿水洞矿是骨干企业,还有地县属煤矿高顶山煤矿、天池煤矿遂宁(溪口)煤矿、岳池红岩煤矿、武胜背脊岭煤矿、李家沟煤矿等。20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发展乡镇煤矿176个,年产煤约100万吨。如今,通过改组整合,华蓥现有煤矿28家,年产煤能力达400万吨。

  1970年10月28日,指挥部50多人,在双河镇已停办的广安机械砖瓦厂办公处开展工作。当时条件非常困难,多数同志住大屋,睡地铺,并开荒种菜。华蓥山中段煤田会战指挥部,是华蓥山矿务局的前身,它的成立,加速了煤炭开发的进度。1970年南充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122号文,批准成立指挥部核心领导小组。同年12月,广安、南部、西充三个县各抽一个民兵团共6000余人参加煤田大会战——中段建设。1971年5月,四川省煤矿建设第五工程处从宜宾地区芙蓉矿务局调入,不久,川煤十二工程处、八处四队也调进参加工业及民房建筑。施工队伍高峰人数达14000多人。1972年下年至1974年民兵分三批退场。煤田建设进入了由专业施工队伍建设的稳定阶段。

  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加快了建设步伐。建设初期,由于拟订的建设规模过大,摊子铺得过宽,以致许多老矿提出投资拨款要求,造成资金、物资缺口较大。又因民兵会战,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也跟不上,出现了一些被动局面。针对上述情况,马上采取了缩短战线、集中兵力的方针。1972年9月12日至11月13日,煤炭部又在北京审查了矿区设计方案,并于12月19日作了批复;全矿区共10对矿井,年产煤300余万吨。此后、还确定了高顶山二为矿区建设重点,以及绿水洞煤矿、李子垭煤矿、机修总厂的第一期施工项目,从计划上克服了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毛病。1975年12月,高二矿建成投产;1977年,李子垭煤矿与南充地区柏梓洞煤矿合并,李子垭煤矿投产;1981年12月,绿水洞煤矿建成投产。1982年7月,企业正式定名为“华蓥山矿务局”。 1985年底,矿务局职工已达10192人,成为“万人企业”。企业狠抓了矿区两个文明标准化建设,矿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涌现出了蒋刚林、王永怀、阳锐德等一大批无私奉献、一心为国家多出煤的优秀煤矿职工。2000年11月,通过破产改革,挂牌成立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8月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成立后,划归其管理。

  1993年后,煤炭市场疲软,企业包袱沉重,连年亏损,矿井经常处于停产与半停产状态,矿务局陷入了空前困境,成为全国煤炭行业36家、全省9 家“双料”特困企业之一。矿务局制定和实施了“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脱贫解困战略。自筹1.96亿元先后建起了旋窑特种水泥厂、绿水洞电厂、李子垭电厂等三个多经骨干项目。先后承揽了南昆线米花岭隧道、修筑京广铁路、陕西神府煤田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这些饱含着职工艰苦卓绝的艰难奋斗历程。

  华蓥山广能集团公司以改革为动力,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法实施了对高顶山二煤矿为主体的政策性关闭破产,对建筑公司、绿水洞煤矿、总医院等非关破单位进行了改制重组,整体实现了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成功实施了机关职能整合,构建起机构高效、人员精干的现代化企业。广能公司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2008年,广能公司生产原煤217.6万吨,生产水泥27.6万吨,发电1.384亿度,机械加工1.439亿元,安全生产实现零死亡,工业总产值近10亿元。近年来,在全国煤炭行业技术进步综合评价中,企业跃升为12位,连续10年成为四川省“科技综合实力100强”和“四川省第一个机械化采煤矿务局”。该企业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把广能集团建成全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综采的典范,西南地区动力煤供给的重要基地,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样板矿区,川煤集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窗口,广安市最具带动力的现代化企业。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华蓥山 煤田 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