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专家解析西南旱北方沙尘暴原因

2010-03-24 08:37:00 三秦都市报

气象专家认为,高温少雨是出现我国西南干旱的直接原因。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对于沙尘暴的形成,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杜继稳称,由于受西北气流的控制,北方大部地区天气晴朗,气温迅速回升,一旦遇到冷空气,大风掀起沙土,便易频现沙尘天气。19-20日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起源于蒙古国,主要沙源地分别位于蒙古国境内和内蒙古自治区。“为何日本、韩国等地也受到影响?”杜继稳表示,地球转动,大气气流自西向东,所到之处如遇植被状况不好,又把当地的沙尘卷起,日本、韩国等地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了浮尘天气。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王新荣在气象日报告会上表示,从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气候变化问题已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他说,我国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9%左右,而我省却占到了75%。根据《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讨论稿)》,预计“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煤炭消费量1.5亿吨,按现在的资源消耗、污染控制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测,到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污量将较2010年增长50%以上。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无疑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暖冬依旧是大趋势

据省气象局科技减灾处处长罗慧介绍,我省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大、高温、热浪频发。平均气温不断升高,自1956年以来,陕西省平均气温每10年上升约0.2摄氏度。未来50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呈现增加的趋势,增加的可能幅度为1.15-2.10摄氏度。未来50年陕西省年降水的年际变率较大,旱涝发生的频次增加。

昨日,在气象日报告会上,陕西省气象局副局长杜继稳说,整个气候在大气变化中总趋势是变暖的,期间难免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去年11月我省首场暴雪,来得早,强度大,创了我省60年气象记录之最。当时很多市民感觉天气比较冷,而非专家所说的变暖。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气象相关标准,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按此定义,我省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冬季平均气温高于气候平均值,属于暖冬。

学校要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课程

据介绍,即将于4月1日起执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已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对此,中小学校和高校应当把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尚未将气象科普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的学校,应尽快在相关学科中渗透一些必要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目前,各级气象部门正竭尽全力让气象科普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进社区、走进列车,力争实现气象科普宣传在农村和城市的均等化,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科普大餐。

未来100年陕西人均水资源量减少40%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气候变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中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如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强冬性),因不能满足春化作用对低温的要求,将可能被其它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所取代。陕北苹果的种植区域要向北扩。其次,根据水文模型模拟结果分析,未来50~100年,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等

北方省份年平均径流深减少2%~10%。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陕西等北方省的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幅度为20%~40%。预计到2050年中国西部极高山地区冰储量将大幅度减少。再次,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在21世纪内,一些被认为为“濒危”的物种将会灭绝,“受到危害或脆弱”的大部分物种将会越来越稀少。

最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具有多重影响,有些影响是正面的,但多数是负面的。如果热浪的频率和强度增加,那么死亡和患严重疾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高龄人群和城镇人口尤其如此。在温带地区的许多国家,暖冬和较少的寒冷袭击会减少与寒冷有关的死亡。冬天减少的死亡数远远超过了夏天增加的死亡数。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的任一个增加,如风暴、洪水、干旱、台风,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自然灾难能够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也可通过损毁住所、人口迁移、水源污染、粮食减产致使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间接影响健康,增加传染病的发病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沙尘暴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