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就在几年前,我们拜读您的著作《能源重塑世界》还会对于“石油峰值”一说忧心忡忡,但非常规革命迅速崛起的后的现在,有数据称从2008年至今美国的石油的增产幅度已高达56%。“56%”对美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耶金:美国石油增产“56%”的绝对值相比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科威特的全国一年的产量还要多,这就是“56%”数字意义下庞大的石油量。
这仅仅是还是数字上改变,非常规油气为美国带来的正面能源量远远不止这些。在美国过去5年暗淡的经济环境中非常规油气的发展可以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页岩气的兴盛同时带动页岩油的繁荣,最初的“页岩气革命”也因其多范围的影响在美国很快被改口为“非常规油气革命。”
十年前美国页岩气的产量只占到其整个天然气产量的2%,现在已占到44%,并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迅速进入到美国各行各业,如发电领域,快速发展天然气发电导致美国大量的火电厂退役。五年前,美国还在计划加紧修建天然气进口站,但意想不到转变下,美国现在已经有了修建天然气出口站的需求。预测,未来五年,美国还将会有一千亿美元的投资进入该领域,以进一步刺激页岩气释放其正面能量。
再说到页岩油,美国近年来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发展趋势跟中国完全相反,2005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但现在已经降到35%。在最近的5年,中东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紧张,传统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也正是在这5年里,若没有美国庞大的新增产油量,我想在座的各位记者现在手中的新闻稿应该在描述“全球石油价格突破性高”。
5e:有一种说法称“美国制造业是‘非常规油气革命’下最大的赢家之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对美国制造业复苏起到了什么作用?
耶金:在美国,制造业明显出现回归趋势,就业岗位也开始增加,我想这对亚洲、欧洲以及其他新兴制造业国家都将是一个不小挑战。我此前见过的一位欧洲制造公司总裁向我表达过他的担心,因为他正目睹着欧洲制造业正在逐渐退出本土,而选择投资北美,因为美国的能源以及原料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金融危机后,美国逐渐加速的“再工业化”以及美国政府对“制造业回归”,日益繁荣的“非常规油气革”锦上添花,成为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复兴的重要动力。美国本土的天然气价格只有亚洲的20%,低廉的气价也大大降低了美国的电价,以电价为主要成本占比的电解铝、氯碱行业从中受益。其次,美国天然气的丰产让美国的乙烯价格便宜得无法想象,美国化工产业因此迎来一轮有利的发展期。
5e:受鼓舞于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的盛景,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积极复制这场革命,但目前看来进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迅速,这场“非常规油气革命”到底是美国所独有的,还是世界所共享的?
耶金:在我看来,这场“非常规油气革命”一定会蔓延至全球,但必须承认的是各国发展速度存在差异。美国的成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他国家很难全盘复制,但技术的进步是没有国界的,各国可以通过技术的交流相互促进。
目前,“非常规油气革命”虽还未在全球遍地开花,但美国的这场“非常规油气革命”正在以各种形式影响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就在不久前,墨西哥国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使得私营和其他资本可以进入墨西哥的油气行业,墨西哥过去75年资源国家化的趋势得到转变。过去几十年里,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不断下降,政府却越来越依赖石油产业的出口,可以说美国的非常规革命也已经影响了墨西哥,他们看到了北部邻居的非常规能源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他们有动力去通过这个宪法修正案。
IHS对全球各个地区做了一个致密油地质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包括阿根廷北非、俄罗斯、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及地区的资源禀赋都非常优秀。资源禀赋是先决条件,但同时也看到其他因素的共同助力必不可少。以中国为例,我认为中国虽然有着可观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量,但因为政治、社会、法制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大,因此具体的发展时间表也无从谈起。
5e:亚洲LNG进口价格长期高于欧美,您认为“亚洲天然气溢价”有无解决之道?
耶金:在多年的油气从业经历中,我们都学到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对价格进行管制,让其低于自由市场供需平衡的价格,这必然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者对上游供给层面的投资热情,接而缩减对技术创新的投资。以美国为例,页岩气发展前期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愿意进入到这个领域很大程度上市因为当时的美国气价较高,企业有利可图。全球有很多地区的油气资源因为价格偏低而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这条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中国目前天然气价格倒挂的现象。增加上游主体,放开价格管制,这是我对中国的建议。
日本是亚洲另一个重要天然气需求国。自福岛核危机后,日本关停了所有核电厂,这个全球重要市场主体将能源供给的目光移至化石能源进口。日本与中国强劲的天然气需求直接推高了亚洲天然气的进口价格。在中国解决国内天然气矛盾的同时,日本也需重新定位自己的能源供给结构。未来,随着日本核电机组的重开的可能性越来越高,亚洲天然气价格下行的拐点也可能将随之到来。但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日本的能源基本计划调整方案仍在“零核电”与“重启核电”两条路径间仍然争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