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观察:矿长队伍的声誉咋提升?

2014-04-14 08:37:01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安文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杨栋梁在与煤矿矿长谈心对话时说,广大矿长和矿工常年工作在井下巷道,用辛勤和汗水为国家奉献光和热。要宣传他们的奉献精神,用安全生产的实际行动、保护矿工生命的实际效果,提升煤炭工业的地位,提升矿长队伍的声誉,让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见4月4日《中国煤炭报》)。

杨栋梁局长的话顺带拎出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论断:矿长队伍声誉还不够高,受尊重程度也比较低。一个流淌血和汗、担负艰和险、奉献光和热的群体,理应让人肃然起敬,可事实令人沮丧。何至于此?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说,“掌声就是最好的氧气”。矿长们赢得支持认可的掌声越多,美誉度和受尊重程度也就越高。但能够给予矿长们的掌声在哪里?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矿长最容易获得掌声,开个会,讲个话,走个访,带个班,办个事,不少“呱唧呱唧”或许就来了。这种赞同与认可,属于诚心诚意、情不自禁的肯定有,但礼节性、习惯性、跟随性的也不会少。以笔者直接获得的碎片化评价来看,在安全语境下,属下对矿长点赞者甚寡,而形式主义、挥霍浪费、爱吹牛、好骂人之类的负面清单,倒有长长一串。

这些年,矿工“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他们要求参与涉及自身利益决策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但矿长真的很忙,对理念、筹划、行为解释有限,矿工和家属往往只能从即时感受以及与周边人交流中,获得一鳞半爪的信息,对矿长的形象难免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

了解少自然就误会多。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这种误会极易越过矿区边界,给社会民众提供了许多为矿长塑型的原料。

获得外人的掌声,哪怕是形式上的掌声,难度都极大。俗话说,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过去,煤矿的形象标签,除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之外,还有傻大黑粗和事故。这些年,事故的标签还没有揭下,炫富、奢靡、土豪、污染等标签,又贴得密密匝匝。如此舆论生态下,矿长的声誉能好到哪里?

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煤炭行业,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诸多煤矿管理者,在个别现象被放大、特殊情况成一般的时候,往往信奉祸从口出、沉默是金,继而导致集体失语,任由内部噪音、外部噪音和语义噪音会聚合流,汹涌澎湃。真相还在系鞋带,而谣言已跑遍了每个角落。

前些时候,一家煤炭企业遭遇宵小讹诈,不明真相的某媒体发出了不利煤企的报道,被广为转载和传播。即便在这样的坎节上,这家企业长时间任由谬种流传。在今年全国“两会”这样一个高端平台上,一些苦大仇深的煤炭大佬们也对媒体退避三舍,将话语权拱手相让。

赢得掌声,提升声誉,矿长们无疑要内外兼修。对内,要多整点“三严三实”,对矿工善一些、好一点,所作所为透明度高一些,努力营造“同船人效应”,即便不能让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至少要让他们多传播好声音。对外,要善解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多讲点艰辛的事实、奉献的故事,少说点“团结、务实、拼搏、进取”的空话套话。在形象已经遭了伤害和受了污损的非常态之下,敢于并善于及时纠正和修补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