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国办发〔2013〕99号文件精神,湖南省决定将981处煤矿减少至500处左右,并首先在邵阳市开展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试点示范,要求该市在今年1月底前将全市107处煤矿减少至50处以下,为全省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面对一次性关闭57家煤矿的艰巨任务,邵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迅速统一思想,深入调研定方案,打响了攻坚战,1个月内顺利完成了65处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本报从本期起推出系列报道,看“探路尖兵”有何经验。
对当地政府和煤炭企业来说,邵阳市作为湖南省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的“探路尖兵”,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割肉”之痛。一方面,邵阳市对煤炭行业这一传统经济支柱依赖性大;另一方面,辖区107处煤矿近年来投入大,几乎没有收益,矿主对关闭退出的抵触情绪非常大。
关矿攻坚战打响前,邵阳市各个层面顾虑重重。这意味着财政收入要减少3亿多元,工业发展、能源保障面临巨大压力。而且煤矿关闭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完成湖南省政府关闭57外煤矿的“考卷”,只有1个月时间。而卡在今年春节这一敏感时间点,哪怕出一点差池,矛盾也将集中爆发。有人认为:“这个‘马蜂窝’捅不得。”
然而,邵阳市煤矿赋存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半数以上煤矿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的现实摆在眼前,而且煤矿历来是该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心腹之患。关闭退出是保障安全生产、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壮士断腕的决心已下,邵阳市首先打响“宣传战”,层层打通“思想关”,开展了繁杂的前期准备工作。
“操刀手”先统一认识
从表面看,小煤矿带来了一些税费,产生了一些效益。但从深层次看,小煤矿隐患重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毁了农田,破坏了公路,得不偿失。不解决小煤矿问题,安全生产就永无宁日。
邵阳市煤矿多次技改,加之调煤保电、市场低迷等因素,平均每处煤矿投入4000万元,甚至有少数煤矿投入过亿元。关闭退出牵涉到职业病患者生活、工人工资支付等大量遗留问题,出一点纰漏都可能导致工作陷入困境。邵阳市副市长陈优秀坦言,政府作为煤矿关闭的“操刀手”,起初意见并不统一,对关闭退出小煤矿“虽有决心、但无信心”。
因此,政府层面统一思想至关重要。陈优秀认为:“从表面看,邵阳市的小煤矿带来了一些税费,产生了一些效益。但从深层次看,这些小煤矿隐患重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毁了农田,破坏了公路,得不偿失。”
全市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前,陈优秀带队深入武冈市、邵阳县等地40多处煤矿开展关闭退出前的调研,广泛收集煤矿关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当看到矿区农田被毁、道路破烂、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尘土飞扬时,他感到十分心痛。
邵阳县蔡桥乡是当地的产煤重镇。上世纪90年代采矿高峰时,该乡有100多处小煤矿私挖滥采。几轮整合关闭后,依然有14处乡办煤矿、2处县办煤矿。即便煤炭市场不景气,蔡桥乡2013年地税收入920万元中,煤炭企业依然占了800多万元。
看似光鲜的数据背后,却是令人心痛的烂账。蔡桥乡副乡长唐冰之告诉记者,一条流过双龙村、柘桑村等5个村的小溪变成了锈红色,直接导致8000多名村民饮水困难,农田减产过半;双龙村40多户村民的房屋严重开裂,农田坍塌时有发生。煤矿与当地村民的矛盾突出,大富岭煤矿欲在回龙村增开新井,就因村民阻挠而流产。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痛。煤矿事故,刺痛着邵阳人的心。邵东县司马冲煤矿2013年“6·2”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教训让邵阳市深刻认识到:不坚决果断解决小煤矿问题,安全生产就永无宁日。
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认为,做好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生产安全、民生改善和政令畅通,要求相关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依法照章办事,把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市长龚文密在2013年12月29日召开的全市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动员大会上强调:“湖南省在邵阳市搞试点,不是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过去省里没有支持我们也关了,现在省里有补偿、有转移支付,要借此机会把57处煤矿坚决关闭到位。”
“点对点”与煤矿对话
市、县(市、区)各工作组苦口婆心帮煤矿算经济账、安全账,“吃住在乡镇、工作在矿区”,点对点做煤矿老板的思想工作,谈妥1处立即签订协议、立即组织实施关闭。
政府的“思想关”虽然打通了,但煤矿的工作却不好做。
邵阳市煤炭局局长李维德表示,曾有矿主给他发短信,威胁“要关我的矿就炸死你”。李维德认为,目前煤炭市场低迷,又有国家政策支持,正是煤矿关闭退出、寻求经济转型的绝佳时机。
邵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等8名市级领导任副组长,18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责任制,对各产煤县(市、区)和市属矿一一明确在职市领导挂点,对县属矿一一明确县级领导挂点。责任到岗到人,严格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
“现在煤炭市场不景气,国家要求越来越高,即使能保留下来,技术改造等还需投入上千万元。煤矿是否有资金保障?对未知风险是否做过评估?现在只要同意关闭,政府立即支付60%的补偿资金。以后达不到标准或发生事故,就得被强制关闭,一点补偿也没有。”邵阳市及各县(市、区)工作组苦口婆心帮煤矿算经济账、安全账。
邵东县计划关闭11处煤矿。邵东县副县长陈博文表示:“那段时间煤矿四处打探消息,矿主也知道这次关矿是动真格的。”国办发〔2013〕99号文件出台后,该县煤炭局组织全县20处煤矿矿主进行学习,其中团结镇3处煤矿的老板们主动咨询了关矿补偿等事宜。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更多还要靠工作组的“婆婆嘴”说服矿主。
邵东县枫蓬煤矿资源赋存条件差、安全投入少。“和负责人常常谈到凌晨,饿了就一起吃盒饭。”邵东县煤炭局局长谢先勇几次做工作不见成效,最后想出了个办法:带煤矿负责人到省煤炭管理局宣贯国办发〔2013〕99号文件会议现场,让其亲耳听政策解读、市场分析。矿主衡量利弊后不仅决定主动退出,还做起了其他股东的工作。
武冈市双扶、立新、尖石山3处煤矿同属文坪煤业集团,计划关闭双扶、立新煤矿,以合作发展方式保留尖石山煤矿。“刚做通矿主的思想工作,我还在回来的路上,矿主就打电话说反悔了,又得回去继续谈。”该市煤炭局副局长何利民说。
“有一名矿长刚拿起笔要签协议,不料其妻子前来夺笔阻挠,并离家出走,工作组人员又帮他四处寻找妻子。冬天非常冷,眼看工作组人员冻得直打哆嗦,夫妻二人终于被这份诚心打动了,返回家完成协议签字时已是凌晨。”何利民回忆。
邵阳市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动员大会后,市、县(市、区)各工作组“吃住在乡镇、工作在矿区”,点对点做煤矿老板的思想工作,谈妥1处立即签订协议、立即组织实施关闭,为实现“早关、多关、真关、稳关”目标打下了基础。
“立体式”宣传造声势
上门向矿主讲清政策要求、讲透产业形势、讲明利害关系,让矿主丢掉幻想、主动配合的同时,还深入矿区及煤矿周边农村宣传,充分利用各级媒体进行造势。关矿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关闭小煤矿涉及矿主的切身利益,同样涉及煤矿工人及周边群众的利益。宣传国办发〔2013〕99号文件精神、湖南省及邵阳市关闭退出落后小煤矿政策过程中,邵阳市及各县(市、区)上门向矿主讲清政策要求、讲透产业形势、讲明利害关系,让矿主丢掉幻想、主动配合的同时,还深入矿区及煤矿周边农村宣传,充分利用各级媒体进行造势。
2013年12月,邵阳县在各产煤乡镇设置了5个流动宣传点,张贴标语3000余条,悬挂横幅128条,张贴公告3000份,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咨询1200余人次,并在电视台、报纸、政府网站以专栏形式进行宣传。蔡桥乡则利用有线电视滚动宣传,把会开到农家村组,宣传覆盖21个村,让煤矿关闭的信息家喻户晓。
龚文密表示:“任何难事,只要把群众的问题考虑到位、处理到位,即便不能全部解决,群众对我们也会是支持的。如果大而化之,不认真研究政策,特别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政策不合理,这件事就办不下去。”
廉东煤矿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矿主听闻关矿后躲而不见。附近老百姓甚至找到政府部门为煤矿求情,成为煤矿抵触关闭的“挡箭牌”。因为煤矿一旦关闭,煤矿分担医疗保险、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村民从煤矿低价购煤等实惠将成为历史。
为此,邵东县煤炭局、廉桥镇政府反复向村民耐心讲明利害:“虽然这处煤矿近年来没有发生事故,但办矿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严重破坏周边环境、房屋。老板赚钱走了,这些问题却留给了村里,以后受害的还是我们村民自己。现在关掉煤矿,资源却留在那里,将来技术水平高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开采不是更好?”
张先勇给村民举了2011年该县宋家塘街道赛田村石膏采空区接连发生两次地面塌陷的实例,对村民触动很大。村民们想通之后,与当地政府站在同一战线上,为督促廉东煤矿尽早签订关闭协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邵阳市政府则围绕“确定名单、签订协议、吊销证照、摧毁矿井、恢复生态”5个环节明确了时间节点,要求限期完成,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通报、一周一简报”,当天的工作进度翌日在当地媒体排名公示。邵阳市政府督查室不定时抽查暗访,推动各县(市、区)你追我赶。 湖南省副省长盛茂林1月2日对第一期《邵阳市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简报》作出批示:“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工作,抓得紧、抓得实,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要求严格。希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为全省小煤矿关闭工作探索成功经验。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持两手抓,确保安全生产。”
那么,邵阳市层层打通“思想关”之后,又如何攻坚克难,当好湖南省小煤矿关闭退出的“先锋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