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争当全球"标杆"

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争当全球"标杆"

2010-04-02 15:35:22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罗佐县  

新的历史时期,全力打造上游“长板”成为中石化的重要战略目标。优化公司上下游产业结构,瞄准全球“标杆”公司,制定科学的发展路径正在成为中石化实现上游“长板”目标的重要举措。

全国“两会”的热度虽然已经悄然散去,但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和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企业,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是落实这一方针的重要途径。

打造上游“长板”也是中石化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集团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去年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再到今年即将投产的“川气东送”工程,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步伐愈来愈加坚定。

相时而动

中石化提出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有着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企业原油自给率低、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能实现市场化定价以及保持下游市场份额优势是中石化提出打造上游“长板”目标的四大主要因素。

中石化是集油气勘探开发、管输、石油炼制于一体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整个企业产业链的运行过程中,上游具有基础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及体制的原因,相对于下游产业而言,中石化上游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原油产量与下游炼制能力不匹配,自给率较低。为保证国内石化产品的正常供应以及企业扩大再生产从而巩固下游市场优势的需要,中石化每年需要从国际石油市场大量进口原油。这一现象自中石化股份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大量进口原油使中石化为此支付了较高的贸易成本。在国内成品油价格未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压力随着油价的上扬持续加大。

因此,提高企业原油自给能力就成为中石化集团公司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战略举措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换个角度讲,一旦催生这个目标的四大因素在今后全部或者部分不存在,那么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就需要进一步调整。所以,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充分关注目标产生要素的发展变化。

他山之石

既然打造上游长板是实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当前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公司为参照,系统分析和研究这些公司在上述几个指标方面的规律对于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应该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以此确立中石化打造“长板”目标的行业标杆。

建立行业标杆的前提与关键是选好“标杆”公司,这一点非常重要。公司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行业标准的建立。当然,这里的行业标准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将其视为绝对权威性准则。但是对于中石化这样的企业,既然选择了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提出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集团的设想,就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向这些国际同行的领先者看齐,这样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就会更加明确。

标杆公司选择的标准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二是选择上下游产业体系齐备的综合性石油公司;三是公司选择要有代表性,不以个别公司作为样本,尽可能发掘普遍性规律。

深入探索“标杆”公司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上下游结构、油气结构、本土海外结构以及储产量结构方面的规律并加以借鉴是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的重要参照。从一般行业成长的角度看,标杆公司的成长肯定是经历了一定的历程,当前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可以视为这些公司在特定时期的成长结果。尽管各个公司在成长背景、发展基础方面有所不同,但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应该有其共性。我们需要把潜在的、具有共性的规律挖掘出来,作为发展目标和借鉴。

发掘标杆公司在上下游结构、油气结构、本土海外结构以及储量产量结构方面的规律是以一定的时间和区间为基础的,评价结果具有静态性。既然以标杆公司现阶段的结构特征为参照,那么关注其成长过程、提炼成长规律则有助于从动态和发展的过程理解现有结构。

阶段性特征

行业标杆的确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确立了中石化上游的远景目标。但是仅有远景目标是不够的,或许更需要关注的是看得见的、需要落实的近期目标。因此,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处理好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

从当前国际著名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是其共性。它们拥有遍布全球的上下游产业,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与此相对应,这些公司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才形成的,期望在短时期内接近或超越上述公司现有发展水平对中石化而言可能是不现实的,但可将其视为长期目标。

更为现实的是树立短期目标或者说是底限目标。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企业在上游取得进展、在油气储产量方面保持增长就是在实现打造上游“长板”的目标。对此观点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既要意识到正确的一面,也要看到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和认识误区。打造上游“长板”确实需要在油气储产量方面取得增长,但增长需要有一个底限目标。如果增长的数量低于这一目标,就不能视为打造上游“长板”。

那么,究竟什么是底限目标呢?如前所述,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处理好上下游结构调整工作。相对于持续、稳定增长的下游炼化和石油化工产业而言,上游产量的增长速度至少要高于下游的增长速度以保证现有的原油自给率不会趋于下降。若出现原油自给率下降与产量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则不能视为打造“长板”。发展天然气产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发展天然气产业同发展石油产业有所不同。石油炼化、石油化工板块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以及增长趋势相对稳定,为上游底限目标的确定提供了借鉴和参照。天然气板块运行由于缺乏稳定的下游发展规模数据,因而不能运用自给率这个概念来衡量发展水平和界定发展目标。但天然气产量的底限目标可以根据其在全国天然气产量中的份额底限来确定。

优化结构

打造上游“长板”就其实质而言是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促进上游又好又快发展,使之尽快强大。从油气行业技术特征看,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应主要关注四个方面因素。

首先是以做好上下游结构调整为目标。打造上游长板,最直接、最关键的目标要素就是调整好中石化企业自身上下游结构的关系,持续、稳定提高原油自给率水平,关注的重点是企业内部纵向层面的结构比例关系,而非企业之间横向层面的绝对规模水平比较。同一些国际跨国石油公司相比,中石化上游油气产量处于绝对竞争劣势,实现这种赶超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标需要适度。

其次是以做好油气结构调整为目标。就中石化上游业务而言,油气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依旧扮演主要角色。在发展石油的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油和气的关系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符合能源结构调整方向。21世纪谁拥有了天然气,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居于主动。综合性能源公司若想真正提升竞争力,发展天然气是必要选择,必须处理好油和气的关系问题。

再次是以做好本土海外结构调整为目标。我国油气的自给能力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全球资源来弥补国内石油天然气缺口。通过油气贸易获取海外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但通过贸易获取资源不能视为“长板”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作为承担石油供应责任的国家石油公司的上游“长板”问题,就一定不能忽视企业海外资源掌控能力。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海外油气储产量有助于增强油气资源供应的主动性,更好地保障国家石油安全,这是打造“长板”的重要内容。

最后是以做好储量产量结构调整为目标。做好储产量结构调整使之保持合理比例有助于实现公司上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油气储产量结构调整可以从油、气以及油气总当量三个层次进行。通过比较企业自身上述指标的成长历史,从发展的角度确定指标成长目标。

科学路径

打造上游长板需要立足于近期目标,着眼于长远目标。但在处理两者关系的时候需要注意底限目标和远景目标的差距,树立跨越式发展思路。若保持以往的储产量增长模式,不求相对于竞争对手或已有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和超越,那就不能称其为打造“长板”。打造上游“长板”,既要追求质量,也要追求速度,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推进。

追求跨越式发展的路径既要关注硬资源基础的拓展,也要关注软资源基础的强化,需要统筹规划。

打造中石化上游“长板”,首先需要保证目前的储产量稳定。而当前的生产总体形势是增储上产和稳产难度日益加大。中石化东部勘探已进入中晚期,整体探明程度较高,油田开发大都进入高含水、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西部作为资源接替领域,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短期实现资源接替比较困难。

在现有条件下,保证油气储产量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改变包括资本、科技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在内的配置方式,结合对资源条件的认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尽可能发挥生产要素的效率比较优势,处理好东部西部、新区老区、常规非常规、本土海外的关系,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打造上游“长板”的基本路径之一。

路径之二是为拓展资源基础争取更好的政策和管理资源。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近几年世界油气储产量增长的三分之一源自制度的变革或机制的改变。中石化打造上游“长板”需要借助政策的推动。国内发展非常规油气产业的基础普遍薄弱,资源开采技术难度大,产业化缺乏配套基础设施,消费领域拓展面临诸多不利影响因素,需要在财税、价格、法制和政策配套监管等方面做适度的调整。比如,在国内油气产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国家石油公司要通过并购、运营海外项目等途径获取份额油以弥补国内油气资源缺口,但在特定时期内海外发展的规模大小需要综合考虑石油公司自身的硬实力、投资环境风险等诸多因素,同样需要软资源的护航。

严格评价机制。“走出去”是公司打造上游“长板”的必由之路,但“走出去”获取海外油气资源需要树立成本观念。由于弥补国内油气资源缺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贸易,因此对于打造上游“长板”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可以将原油进口贸易价格视为获取海外资源成本的参照。在综合项目自身成本以及获取的社会经济成本的基础上,综合比较项目成本和油气价格。假如出现海外并购油气最终的成本高于油价的现象,则不能称其为打造“长板”。当然,这样的评价可能有一定难度,但“走出去”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博弈,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管理、分析、决策水平。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石化 中国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