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以环保节约谋求发展

2015-01-27 10:00:23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近日的能源相关新闻,以环保、节能、节约为主题者较多:

一是银监会19日发布银监会与发改委联合印发的《能效信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明确要积极探索以能效信贷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试点工作,推动发行绿色金融债。

二是媒体报道华能7号燃烧机组每标准立方米烟气排放低于1毫克,几乎接近零排放。

三是最新一期环渤海地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18元/吨,比前一报告期下降了1元/吨。

四是2014年,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站上13亿千瓦台阶,达13.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4.4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左右。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

五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最近发布调研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其中进口天然气5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2%。预计2020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超过37.2%。

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预测,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将在15%以上,到2015年末,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高达2.37万亿元。截至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备案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3210家。

节能环保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快速增长的投融资需求,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能效信贷业务、进行能效项目技术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据介绍,能效信贷方式包括用能单位能效项目信贷和合同能源管理信贷。《指引》明确能效信贷的重点服务领域为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以及与节能项目、服务、技术和设备有关的其他重要领域。并列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行业规划的重点能效项目。能效信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支持用能单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而提供的信贷融资,是绿色信贷的重点领域。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发电设备总容量站上13亿千瓦台阶,达13.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4.4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3%左右;火电装机突破9亿千瓦,达9.16亿千瓦,占比降至67%左右。2014年新增发电设备容量10350万千瓦,时隔数年后年增量重新突破1亿千瓦。这主要是发展基数规模扩大,新能源发展速度不减所致。

2014年,增幅最大的是太阳能发电(增67%),并网装机达2652万千瓦,从装机容量上已超越核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核电增幅位列第二(增36.1%),装机容量达1988万千瓦。风电发展势头不减(增25.6%),装机容量达9581万千瓦,接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亿千瓦目标。水电在新增超2000万千瓦装机后(增7.9%),已经突破3亿千瓦大关,达30183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相形之下,2014年火电装机增幅只有5.9%,火电设备增量占发电装机总增量的46%,已连续两年低于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量。火电装机总容量超过9亿千瓦,达9.1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已下降至67%。火电装机增幅明显高于全国用电需求的增幅2.1个百分点。由于火电发电量占绝对权重,明显高于需求增速的供给增速直接拉低火电设备利用率。2014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314小时,跌破5000小时大关至4706小时。

据报道,华能白杨河电厂7号燃煤机组每标准立方米烟气排放低于1毫克,几乎接近零排放。华能黄台电厂9号机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这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每标准立方米排放的二氧化硫为12毫克、氮氧化物为41毫克、烟尘为1.8毫克。这些数字不仅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燃煤机组排放标准,也低于燃气机组的排放标准。这两台燃煤机组分别是国家和山东省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示范项目。

火电超低排放,就是对燃煤机组按照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标准进行技术改造。即对原有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进行提效,增加脱硫二级吸收塔、脱硝催化剂层和湿式电除尘器等设备,大大降低了火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到2014年底,华能在役煤电机组中安装脱硫、除尘设施的机组占燃煤机组的比例达到100%,安装脱硝设施的机组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机组都能够达到国家新的、更严格的火电机组排放标准要求。

自2013年底以来,华能自主研发的湿式除尘器已在黄台、蒙西、石洞口等电厂成功应用,可控制粉尘排放浓度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华能还率先在国内研发应用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我国第一个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年捕集能力达到3000吨。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建成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项目,年捕集能力为12万吨,捕集的二氧化碳精制后的纯度超过99.9%,全部实现商业化应用。

另据报道,华能还投资研究煤炭的彻底清洁利用,由华能牵头实施的“绿色煤电”项目已经初见曙光,建设中的中国第一台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电站,已经成功连续运行1500小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等污染物排放量只有常规燃煤电厂的十分之一,完全可以达到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水平,使我国成为继美、欧洲后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之一。

据媒体报道,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和四大下水煤企业神华、中煤、伊泰、同煤20日召开会议,决定确定2015年下水动力煤价格520元/吨,也意味着近期走弱的煤价有望企稳。目前煤企确定520元/吨基准价格,长协合同在此基础上优惠10元/吨。但进入2015年后国内煤炭需求持续低迷,煤价出现连续下跌,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连续三周下跌,跌至518元/吨。

据专家分析,2015年煤炭进口量难以在2014年的基础上明显回升。但考虑到国际煤价持续低位运行,进口煤相对于国产煤具备一定价格优势,在进口煤质量达标的情况下,贸易商和部分用煤企业还是会继续选择进口,中短期煤炭进口量也很难出现大幅下降。预计全年煤炭进口量仍将在2.5-2.8亿吨之间。

另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进口煤2.9亿吨,比上年下降10.9%。而进口原油达3.1亿吨,增长9.5%,据此推算,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59.6%,较2013年的57%上升了2.6个百分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在上升。由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普遍下跌,进口石油支出为1.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5%,原油进口平均价格下跌6.1%;煤炭进口平均价格下跌15.2%,成品油进口平均价格下跌4.6%。

分析表明,2000-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45亿立方米增至1676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高达16%,高于同期能源消费总量(7.9%)和GDP增速(10.2%)。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2.2%升至2013年的5.9%。而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中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表明中国需要的能源是相对洁净的能源。

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增长率下降将迫使企业从追求产量向追求效益、质量转型。随着近年来政府防治雾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能源未来发展,必须建立在清洁环保、节能、节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能源界投资界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秦京午:资深能源评论员,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参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习,1982年获得文学学士,同年进入人民日报,并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5年获得法学硕士,参与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负责地矿、能源、机械、环保、海洋、国土等领域报道。2011年底进入中国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