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让政府与市场回归本位

2015-03-19 08:53:14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尚尚  

春日暖阳没能驱走煤市上空的严寒,煤市持续走弱更令控产减产成为当前行业主流。无论控产减产还是降成本、挖内潜,说白了,为的是破解发展困局。以煤炭为主业的企业如此,“一煤独大”的省份更是如此。

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身陷“立体性”困扰之中,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生态上的、民生上的,皆有。沉疴积弊,积重难返,不伤筋动骨,怎么行?

煤矿建设项目审批历来是“九龙治水”,煤炭大省山西尤甚。山西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审批涉及十几个部门,要经历5个阶段、45项审批。这5个阶段,仅走到第三步“核准”,平均用时4.46年。山西同煤集团同忻煤矿在办理审批过程中,跑了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了205个公章。

究其根本,不外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失衡,政府不该管的反而手伸得很长,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被过度捆绑,生产、经营、管理往往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

体制机制不理顺,政企不分不消除,相关利益输送链条难斩断,企业只能永远穿着棉袄“冬泳”。曾有煤企老总抱怨,挑战面前,别的企业轻松上阵,煤炭企业身上的社会包袱太重,像是穿着棉袄在“冬泳”,咋游得过对手?

“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凡是能由市场决定的都交给市场”,让政府回归其本位,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这是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根本,也是山西破解资源型经济困局的不二选择。

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割肉”的事,要有破有立,要自我革命,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利益调整。“煤炭20条”、清费立税为煤企减负,对体制性梗阻“动刀”,“卡脖子”的煤检站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山西兴起的是一场伤筋动骨的煤炭革命。动的全是真格的,其魄力和勇气可见一斑。

不能否认,山西为消除“立体性”困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蹄疾步稳地实现“革命兴煤”,着实考验着方方面面。山西给出的路线图是,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积累经验;在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中寻求结合点;不仅撤销了煤检站,还要创建新的信息监管平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按时间节点分轻重缓急;历史遗留问题要解决,当前矛盾也要化解;既要依法合规,又要大胆在本省事权内有所作为,依法有序推动煤炭消费革命、供给革命、管理革命。

但凡改革,均有利益调整,也必然矛盾丛生,但不破不立、不割肉挖疮,煤炭如何获得新生?山西“革命兴煤”大抵也如此。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