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炭业矛盾突出亟待解决

2016-01-25 09:41:32 中钢网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国有企业通常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如果煤炭行业实行“限价保价”,对煤炭企业来说,只要价格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企业就有动力生产。银行为防止坏账增加,不得不继续贷款给“僵尸企业”;而地方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防止职工下岗等,也愿意让这些企业“僵而不死”,等待煤炭市场回暖。

事实上,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煤炭行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国已进入传统能源稳步发展与新能源加快开发并存的新时期,能源消耗强度逐步下降,煤炭需求增长显著放缓,煤炭行业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

据中煤协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如果按照2015年煤炭消费量35亿吨估算,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高达22亿吨。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即使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煤炭产能过剩问题仍很严峻。

我国煤炭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煤炭需求放缓的同时,近十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在建产能仍然较大。此外,进口持续保持高位,进口煤的价格还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二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的安全开发、洁净生产、深度加工仍面临诸多问题。

三是体制机制的约束。企业管理粗放,负担较重,社会职能分离难,衰老报废煤矿退出机制不完善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

中央财经大学邢雷主任对煤炭行业表示担忧。他总结道,2015年前三季度,煤炭业就靠中国神华撑场面,38家煤炭上市公司中36家营业总收入增长为负,32家利润总额增长为负,34家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率为负,33家营业成本增长率为负。

更关键是,现在看不到走出寒冬的希望。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