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岱庄煤矿因何能盈利?

2016-06-07 08:47:22 中国煤炭报   作者: 陈凯 弋永杰  

今年1月至4月,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实现利润700余万元,利润指标超预算1%。

据了解,岱庄煤矿曾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济(宁)北矿区万吨掘进率最高、现场条件最恶劣、煤质最不稳定的生产矿井。“黄金十年”期间,受各种因素影响,该矿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均排在其他煤矿之后。然而,今天的岱庄煤矿已成为淄矿集团乃至山东能源集团为数不多的盈利矿井。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先把吨煤成本降下来

岱庄煤矿机厂是企业的设备维修中心。过去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维修人员,都抱着“能外委不自修、能换新不用旧”的思想,导致往年的设备维修费都在3000多万元。

针对这一问题,该矿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修旧利废成了职工的自觉行为。2015年,该矿外委维修设备量同比降低55%,全年维修费仅为700多万元。

同时,该矿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将材料费、电费、维修费等列入职工的工资总额,将省下来就是自己的落到实处。

该矿充填工区受生产工艺影响,使用的液压支架比较特殊,以往每次搬家撤面后,都要将支架运到厂家进行维修。为降低维修费用,该矿利用井下废旧硐室设立了支架维修点,由外围维修变为聘请专家指导自行现场维修。仅此一项,维修费就节省了180多万元。

一系列的措施后,该矿吨煤成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4年的吨煤成本是350多元,现在的成本是200多元,降幅达43%。”该矿矿长、党委副书记曹忠说。

“七分管理法”提煤质

受地质构造影响,自2000年投产以来,岱庄煤矿的煤炭发热量都在4500大卡左右浮动。

“在现在的市场行情下,4500大卡的煤炭,别说卖钱了,就是能不能销售出去都是问题。”该矿煤炭营销中心主任宋涛说,“市场倒逼着我们想办法提煤质。”他们测算过,按照当前市场价换算,煤炭发热量每提高100大卡,吨煤销售单价能增加8元多。

“1358工作面的煤炭发热量仅有2000大卡,如果不合理配采,采出来也没人要。”该矿调度室主任林建中说。

1358工作面煤炭储量为6万吨。为了卖出好价钱,岱庄煤矿将该工作面的煤炭和煤质相对较好的1360工作面煤炭进行合理配采,使该工作面产出的煤炭同比增收1000多万元。

这只是近年来该矿推行“七分管理法”,用于提高煤炭质量,增加销售收入的一个缩影。

“所谓‘七分管理法’,就是采取分时、分采、分运、分存、分提、分仓和分销的管理办法,依靠数据作指导,将井下现场变成了一个大的调质中心。”林建中说。

同时,该矿采取内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了煤炭内部阶梯收购单价制度。各工区产出的煤炭按照发热量高低分为三个档次,制定了不同的收购单价。

“发热量每提高100大卡,我们班的总收入就能同比增加2000多元。因此,职工保煤质的意识都很强。”该矿综采工区区长李强说。现在,职工发现煤流中有矸石时,就会自觉先停止作业,将矸石捡出。

如今,该矿的煤炭发热量从过去的4500大卡提高至5000大卡。

控员提效,推“532”工资制

“人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控员提效是提升矿井运行质量的重要途径。”该矿经营管理部部长庞立乐说。他们采用“分蛋糕法”将构成原煤生产成本的各种因素逐项分析,发现8项相对固定成本中,人工成本占到了35%以上。

为此,该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陆续向正通煤业、巴彦高勒煤矿和世林化工等单位输出人员500余人。该矿用工人数由2014年初的2600多人降到了现在的1700人。

过去,该矿各工区维修及“七五点”(一种倒班制)人员都是定岗定员,以岗定资。为提高人均效率,该矿推行了“532”工资分配机制,将维修及“七五点”人员的工资分为岗位工资、额外工资和素质提升工资三部分。矿上分别按照50%、30%和20%的比率进行量化收购。此举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了一线职工的工作量。大家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争着干零活,在全矿呈现出零活抢着干的局面。

今年1月至5月,该矿在减员80人的情况下,不仅掘进进尺没有受到影响,且煤炭产量比预算超出了1.2万吨。“过去掘进1米巷道挣的钱,10个人分,现在是8个人分。虽然工作累点,但是大家的干劲都非常足。”该矿综掘一工区青工岳华说。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岱庄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