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酒泉—湖南特高压工程甘1标段建设纪实

2016-10-27 11:31:31 国家电网报   作者: 白幸福 王帅   

10月7日,随着最后一根导线腾空而起,由河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负责施工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甘1标段线路架通。

该标段全长248.232千米,途经甘肃省瓜州县、玉门市、金塔县及酒泉市肃州区,新建铁塔501基。沿途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有岩石、沙漠、戈壁、草场、林地、沼泽等,近50%的基础地下水位很高。气候恶劣,冬季漫长,常年伴有大风、沙尘暴、扬沙等天气。交叉跨越复杂,其中跨越±800千伏天中线1次、330千伏线路5次、110千伏线路2次、35千伏及以下电力线41次,跨越高速公路2次、铁路2次。自2015年9月10日开工以来,河南送变电公司迎难而上,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提前20多天完成施工任务。

机械化施工效率高

甘1标段大多数塔位处于戈壁滩,部分铁塔位于山地和泥沼,没有现成施工道路,交通条件很差。为此,项目部提前安排分包商用钢板铺路,修筑、加固进场道路,沼泽地带采用履带式运输车运输塔材,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修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部全过程推行机械化施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施工效率。基础阶段采用挖掘机、旋挖钻机、冲击钻等,岩石地质采用钻机打眼+微差爆破技术,保证爆破质量的同时,将爆破震动和爆破飞石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保证临近运行的天中直流安全稳定。

“501基铁塔中,有485基采用25吨加130吨及25吨加260吨吊车流水式作业方法组立铁塔,机械化施工率达96.8%。这种组塔方式与抱杆相比,减少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高空作业风险,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三分之一。”项目副经理冯志远介绍。

在架线计划表上可以清楚看到,项目部根据塔材供货情况提前安排好各分包商的架线段和架线计划,并根据实际地形,对每个架线段单独策划,明确现场的安全管控点。施工中,现场严格按照方案要求选取牵张场地,细化现场平面布置,在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后,才开展架线作业。在架线阶段,现场统筹安排施工资源,同时投入3套设备和3个班组流水施工,满足工期要求。

精细化管理出效益

向管理要效益。在特高压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开展施工,层层把控安全、环环紧扣质量,落实“同进同出”管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各级工程验收中,获得监理、业主及运行单位的高度评价。

项目部严格贯彻落实国网直流部“五个必须”“四个标准化”管理要求。施工班组进场后需经过严格技术培训,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和施工难点,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为高标准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奠定了基础。

项目部还全面实施单基防控策划,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地。针对大风天气及临近天中直流施工的特点,现场细化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临近带电体安全距离、地锚埋设及拉线位置等重要安全管控点,做到一基一策划,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在控。

“我们与业主项目部积极配合、紧密合作,通过国网直流公司的技术支撑,先后完成临近天中线的基础微差爆破、大吨位吊车组立铁塔、架线施工及停电跨越等特殊施工方案审查,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总工田玉玺说。尤其是基础阶段,项目部单基、单坑细化爆破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实行签证放行制度,保证天中线运行安全。

高标准管控铸精品

项目部坚持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原则,以“达标投产,创精品工程”为质量目标。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工艺成果应用的基础上,项目部结合工程实际,高标准推进工程质量管控,建立过程创优机制。

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要求各施工班组严格技术交底,明确详细的施工工艺和创优要求。开工伊始,项目部便组织细致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并开展实体样板引路施工,经过对样板的检验和优化,再大规模推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利用微信平台、数码相机等手段,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及时总结评估,不断纠偏,形成闭环,持续提升质量及工艺应用水平。

项目部还注重加强施工创新,电动扭矩扳手、防风、防尘沙护目镜、语音提示器、数字风速表、无人机等广泛应用于施工中。通过分析总结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现场形成了放热焊施工、浅孔松动微差爆破、HCPE防腐漆应用、二维码在档案中应用、热缩管和地板革在保护地脚螺栓和基础棱角中的应用等科技成果。

在国家电网公司流动红旗争创过程中,酒泉—湖南特高压工程甘肃段一举夺得项目管理流动红旗。甘1标段在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和总体进度等方面,始终保持在甘肃段前列,多次得到业主单位的表扬。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特高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