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跨高山、越沟壑,铁塔架了一甲子,银线织了六十年,他们把电力建设融入到血液里,薪火相传;南走琼崖,战台风酷暑,北行大漠,斗戈壁毒蚊狂沙,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铁军声威响彻天下。从悠久的六十年历史中走来的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简称“贵州送变电”),一代代送变电人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黔送铁军”忠诚可靠的赤胆忠心,用我必胜的豪迈担当和舍家为业的家国情怀。
忠诚可靠 守护贵州电力发展
作为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老牌电力施工企业,贵州送变电是贵州电力发展的亲历者、主力军,其行走在贵州电力建设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参与建设了贵州电力的多个里程碑工程。
“贵州省首条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输电线路都是我们建的,贵州省首座110千伏、首座220千伏以及首座500千伏变电站也是我们建的。”入职20余年、现年44岁的刘祖国自进入该公司实习的第一天起,便把贵州送变电的光辉历史深深烙在心里,踏着先辈的足迹,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参与建设的电力项目涵盖10千伏及以上的所有电压等级。
接过上一代送变电人的接力棒,袁彬、刘祖国等第二代送变人成为贵州电力建设的主力。他们先后加入到500千伏青岩变、500千伏安顺变、500千伏青福线等线路的建设中,成为贵州电网500千伏“三角形”环网、500千伏“日字形”环网形成的建设主力军。
“前辈们缔造的电力建设成果,我们既要保卫它,更要守护它、壮大它。”作为贵州送变电为数不多的女将,“80后”杨臻入职10余年,凭借其扎实的技术实力,成为贵州省内首个模块化变电站、贵州省首个全室内GIS变电站、贵州省首个南网3C示范工程等项目负责人,并把110千伏青山变项目工程建成南方电网基建优质工程,曾一年内完成3个重点工程的管理,被同事们称为工程建设中的“穆桂英”。
刘祖国、袁彬、杨臻,在新一代送变电人身上,接过前辈的“枪”后,以忠诚可靠的赤胆忠心护航贵州电网的精神依然在传承。
攻坚克难 精心打造精品工程
荆棘丛生的原始森林和陡峭的雪山上,±400千伏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正沿着美丽的拉萨河乌鲁龙干流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这条线路的最末端是“电力天路”的最后一个标段——第10标段,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时年36岁的袁彬是该标段的项目经理。
2010年6月,袁彬带领200余名贵州送变电人首次来到西藏,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期间,他患上了重感冒,长期高烧不止。发着39摄氏度的高烧,他一手提着输液瓶,一手拿着会议资料在会议室召开施工方案审定会,带着感冒药、退烧药,到每个施工现场指挥工作。袁彬用自己战胜生理极限的行动向现场的兄弟证明:高原不可怕,高原病能战胜。
青藏线第10标段线路虽然仅有106千米,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上高原机械减耗,这段路程单程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为确保每个施工点的进度、质量、安全,袁彬每隔一天都要通过崎岖的乡村公路到施工点走一趟。
为解决施工中的困难,他还主导策划了《冬季基础施工技术措施》和《沉箱基础施工技术措施》,分别获得国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群众科技创新一等奖和二等奖。2011年5月至6月,更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采用可拆分式抱杆组立铁塔;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最高海拔飞艇放线。
2013年,在330千伏唐玛线施工过程中,面对施工过程中高原多年冻土稳定性差,冬季泥浆池容易冻结、沼泽地段灌注桩基础成孔等困难。该公司项目建设团队经认真研究,最终采用“低温攻略”突破了冻土带、沼泽地施工困境,以100%合格率的优异成绩通过基础施工验收,提前两个多月完成施工任务。
同样是基础施工,贵州送变电从收集牛粪采用燃烧保温的方式到采用电热毯保温最终达到效果,成功解决了±400千伏青藏直流基础低温施工难题,该措施被业主单位评为“群众发明一等奖”。
用我必胜 打出来的“铁军”名声
2016年3月17日,经过一年的建设后,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的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到了河北与山西交界,与承担着为首都北京送电重任的500千伏神保Ⅰ、Ⅱ回线不期而遇。
作为该工程13标段的建设单位,贵州送变电的施工要继续推进就必须实施跨越,要实施跨越就意味着承担着北京送电任务的500千伏神保线必须停电。在以往实施的工程中,最短的停电时间为15天,而这次只有10天。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项目经理耿明科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施工方案的组织编写并通过了审定。他针对跨越施工涉及到山西、河北境内7家单位共21处跨越同时施工,贵州送变电的放线长度达5.14千米,除跨越500千伏神保线外,还需同时跨越1次高速公路、5处10千伏电力线和2次公路。根据安全风险巨大的实际,该公司首次提出用18台牵张机、3台吊车一次同时展放2相16根导线的方案。同时,该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历时3个月开发出“基于安卓系统的档外弧垂观测计算App”,大大加快了紧线效率。
经过300余人的日夜奋战,3月26日,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特高压工程跨越500千伏神保Ⅰ、Ⅱ回线的任务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完成,刷新了特高压建设史上同类型跨越施工最短用时纪录,创造了新的“跨越奇迹”。
“如此复杂的工程,从来没有哪支队伍在半个月以内完成过,你们只用了9天,真的是‘奇迹’。”在国网公司的工程中,耿明科用经典的一战,打出了“黔送铁军”的名声。
作为750千伏伊犁—库车线路工程Ⅵ标段项目经理,陈大被这个消息激励着,自2014年开工建设以来,陈大和他的团队已在茫茫戈壁上战斗了两年有余。为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他在施工中优化资源配置,制定了科学的里程碑计划,最终历时11个月,保质保量完成了全线90基铁塔基础、组塔施工及46.524千米的线路架设施工任务。提前6个月率先完成了主体工程施工,承建标段在整个工程中获整体施工进度第二名,山地标段第一名。
在高手林立的电力建设队伍里,以耿明科、陈大为代表的送变电人用自己的努力,凭借用我必胜的豪迈担当,打出了“黔送铁军”的名声,先后参建了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目前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换流站以及被誉为“电力丝绸之路”的±800千伏哈密南—郑州特高压工程等。
六十年风雨兼程,贵州送变电以1个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鲁班奖,4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辉煌成绩,不断书写着自己的跨越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