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8-01-29 17:13:40 5e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较多,一是工信部发布2017年中国伏产业运行情况,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二是美国1月22日宣布对太阳能光伏板产征收30%关税。三是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7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四是重庆大学专家开发出利用微藻可吸收二氧化碳生产燃料。

工信部1月24日公布2017年中国伏产业运行情况,受国内光伏分布式市场加速扩大和国外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双重因素影响,中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对外贸易保持平稳。中国光伏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产量87GW,同比增长34.3%;电池片产量68GW,同比增长33.3%;组件产量76GW,同比增长31.7%。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中国光伏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P型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常规产线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5%和18.8%,采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技术(PERC)和黑硅技术的先进生产线则分别达到21.3%和19.2%。多晶硅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

中国光伏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

中国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受惠于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出货量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工艺进步带动生产成本下降,中国光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逆变器、电站等环节毛利率最高分别达到45.8%、37.34%、21.8%、33.54%和50%。

中国光伏产品对外贸易保持平稳。2017年1-11月,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多晶硅进口量14.4万吨,同比增长17.3%。受全球光伏市场继续扩大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但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滑,墨西哥、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速提升,其中对印度出口跃居第一位。

工信部数据披露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一是产能持续释放,市场供需压力加大。从供给侧来看,各环节新增及技改产能在2018年逐步释放,从需求侧来看,国际国内新增市场规模增速将会放缓。此消彼长将导致2018年中国光伏市场供需失衡,上下游各环节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探,企业将会承受较大压力。二是产品结构单一,产业技术创新薄弱。中国光伏产品以晶体硅电池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常规电池环节,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在异质结(SHJ)等高效电池和产品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基础研究亟待提升。此外,中国在光伏高端电池工艺及装备、材料方面仍有不足,包括黑硅、PERC、N型技术等所需的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能力仍有待提升。三是弃光限电严重,东西部供需矛盾突出。东、中、西部协同消纳市场没有形成,省间交易存在壁垒,输电通道建设滞后于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加上现有电网调峰能力及灵活性不足、西北本地消纳能力有限,造成西北部地区弃光限电严重,东西部供需不均衡。四是光伏补贴拖欠,影响产业链正常运行。市场波动易导致行业风险快速集聚。五是受贸易保护影响,光伏“走出去”前景不容乐观。

工信部认为目前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光伏产业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今后重点工作应是,进一步规范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光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一是发布智能光伏产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布《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鼓励大数据、NB-IOT等信息技术在光伏领域应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推进在建筑、水利、农业、扶贫等领域应用示范建设。合力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继续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组织开展相关申报工作,对已进入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抽检,继续动态调整规范条件公告名单,推动行业规范与相关政策加强协同联动,有效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完善标准、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平台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实施,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四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整体谋划产业链布局,增强中国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技术、品牌、市场,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鼓励企业适时适度开展海外建厂和拓展海外业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贸易纠纷应对工作。

1月22日美国特朗普总统批准对进口太阳能板征收最高达30%的关税,征税期为4年并逐步下降至第4年的15%,虽然说不针对中国,但中国在太阳能产业中占全球份额超过50%,根据彭博社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统计的汇总,目前美国最大光伏产品进口来源地为马来西亚,份额高达36%,来自中国的产品占总进口量的8%。在早几年欧美限制中国太阳能产品进口时中国部分企业转移到海外生产以避免限制,如今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但美国打贸易战也面临风险,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太阳能产业规模约280亿美元,从业人员约26万,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警告说,如征收关税,可能导致4.8万至6.3万美国太阳能产业工人失去工作岗位。中国光伏企业应当开发更多国家地区市场以分散风险。

1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7年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全年弃水电量515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达到96%左右。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78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弃光电量73亿千瓦时,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将督促各省(区、市)和电网企业制定年度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弃水弃风弃光电量和限电的比例逐年下降,2018年进一步明显减少弃水弃风弃光电量,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结合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新机制,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

另悉,截至2017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6.5亿千瓦,同比增长14%。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装机分别为3.41亿千瓦、1.64亿千瓦、1.3亿千瓦和1488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7%、10.5%、68.7%和22.6%。可再生能源的清洁能源替代作用正日益突显,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6.6%,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在发电量上,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0亿千瓦时,其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中国进一步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去年中国晶科中标阿布扎比117兆瓦太阳能项目,电价仅为是2.35美分千瓦时。这一价格国内做不到,中国理应改革体制机制以使中国太阳能价格能够接近这一水准。

近日从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微藻人工温室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温室传出消息,专家发现绿色微藻,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燃料。微藻生长的原理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是树木等陆生植物的10倍以上,生长周期一般只需六到七天。据廖强教授介绍,微藻就像是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细胞工厂,微藻可源源不断地将二氧化碳和废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转化为富含油脂、糖和蛋白的生物质。此后这些油脂就可以被转换成生物柴油,实现变废为宝。温室中生产出来的微藻,可以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转化为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并且转化率极高。1公斤的量就可以吸收1.8公斤的二氧化碳。开创性提出采用中低温太阳能对微藻进行热水解,然后利用水解液进行发酵制取富氢甲烷等生物燃气的新的技术路线,以提高微藻制取生物燃料的效率,推动微藻能源走向实用化。目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泰国际合作项目资助下,已突破关键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实验装置验证。据估算,若中国1.5%的土地面积用来养殖微藻,可减少2015年中国约9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生产出约8亿吨的生物柴油。中国理应支持这一技术开发并尽早实现产业化应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