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一是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并以人民币计价。这为企业提供了有效和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形成反映亚太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基准价格体系并优化石油资源配置。二是3月27日中国煤炭协会发布了《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全国原煤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三是《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7-2018)》近日发布,截至2017年底,中国34家能源企业(其中民营企业23家)参与海外210个油气项目投资;境外石油权益产量连续24年保持快速增长,石油权益突破1.5亿吨,油气权益产量达到1.9亿吨油当量。
3月26日上午9时,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线运行。首日各品种合约成效量达4.2万多手,金额达183亿元人民币。这一重大举措不仅为国内涉油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而且为全球原油期货填补了人民币计价的空白、中国时区的空白,补充完善了国际原油交易定价体系,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中国市场的机会和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
作为中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人民币计价”是INE原油期货的亮点之一。根据相关方案,INE原油期货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接受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保证金使用。中国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价格体现的是进口原油的到岸价,能更方便国内涉油企业管理价格波动风险。
专家认为,INE原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和支付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INE原油期货的交易地在中国,既有国内交易者,也有国际交易者,优化了中国原油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国内国际配置交易有助于流动性增强,方便国内石油企业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长远看可能有助于减少亚洲溢价。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日均原油进口量为840万桶,首次超过美国(790万桶/日),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另据专家统计,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突破4亿吨,金额突破1623亿美元,进口依存度接近70%。
《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受益于去年煤价大涨,90家大型煤企2017年利润大增4.5倍。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负债高、融资难、资金紧张等问题依然突出,煤炭去产能仍面临很多困难。报告还显示,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发展迅速。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
煤炭由单纯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成效。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800万吨/年、800万吨/年、51亿立方米/年、270万吨/年。2017年煤企兼并重组有序推进。报告指出,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中煤平朔、山西大同煤矿、晋能集团3家煤炭企业与大唐、中电国际、江苏国信等发电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苏晋能源公司,推动了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甘肃省推动企业重组,组建能源化工投资集团,竞争力明显提升。报告还指出,2017年5500大卡下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平均价格568元/吨,在绿色区间。市场煤价格震荡波动,CCtd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由年初的639元/吨下降至6月12日565元/吨,之后逐渐回升至9月18日的623元/吨,年末价格617元/吨,比年初下降22元/吨,降幅3.4%;全年均价611.7元/吨,比2016年上升138元/吨,增长29.2%。
受益于此,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2016年同期利润757.8亿元)。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70%)实现利润1451.9亿元(2016年同期利润320.6亿元)。煤炭去产能仍面临诸多困难,全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数量仍有3209处、产能约5亿吨,其中,9万吨及以下的煤矿数量1954处、产能1.26亿吨,淘汰落后、提升优质产能的任务依然较重。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7-2018)》显示:中国油企“走出去”成绩斐然,海外油气权益产量逐年上升。据《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34家能源企业(其中民营企业23家)参与海外210个油气项目投资;境外石油权益产量连续24年保持快速增长,石油权益突破1.5亿吨,油气权益产量达到1.9亿吨油当量。其中,94%的石油权益产量来自于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预计海外石油权益产量在2018年将达到1.58亿吨。
中国油气产业国际合作有望继续推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中国将持续推进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开发建设,加大与重点国家油气合作开发力度;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加强安全风险防控,提升通道安全可靠运输能力;稳妥推进亚太、欧洲、北美油气运营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集贸易、加工、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海外油气运营模式。同时,新形势下还应继续努力推进我国在全球能源贸易定价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借助上海能源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平台,积极发展现货、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逐步减少亚洲溢价,建立和完善境外能源投资带动相关贸易工程技术服务、物资装备“走出去”的鼓励政策。
当前,天然气消费和进口量持续成为热点话题。《蓝皮书》数据显示,一方面,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量超预期。2017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352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17%;2017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474.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9%。对此,《蓝皮书》指出,未来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非常规天然气逐渐成为增产主力,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速放缓。为解决我国逐年增大的天然气供需缺口,可从加强管道天然气进口和LNG进口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保障国内市场的天然气供应。同时,应建立完备的调峰体系和健全的管理运营体制,以经济合理的方式确保管网系统供气平衡与供气安全。
《蓝皮书》预测,2018年在全球需求进一步复苏、供给有序控制的形势下,国际油价将继续稳中看涨,但供需平衡的脆弱性将限制其上涨空间,预计均价将维持在60美元/桶水平。同时,预计2018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将小幅回落,原油进口将继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地炼原油配额大幅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业内竞争加剧;成品油需求保持低速增长,供应则持续较快增长,供需宽松态势将延续;天然气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进口量延续较高增速,但市场季节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鉴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39%,中国煤炭年进口量超过2亿吨,中国投资海外油气田项目有助力于扩大世界石油天然气产能、增加供给量。中国还需要加国内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开发页岩气等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