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中广核在沪首个集中式光伏项目——上海崇明港西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于日前实现全容量并网。中广核上海崇明港西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58兆瓦,共分两期实施,是上海市最大的集中式光伏项目。
中国作为便携储能生产及出口第一大国,不少企业成为其中重要的产品供应商。根据预测,欧洲户用储能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18%提升至2025年56%,全球户用储能渗透率在3年内也有望达28%。到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880亿元。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今年8月,该套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成功完成温差能发电技术验证。
9月13日从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获悉,当日,中国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热产业一体化项目—甘肃张掖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全套设备联合调试圆满完成,顺利产出99.999%高纯度氢气,实现投运目标。该项目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采用电解水制氢技术,通过气液分离、PSA提纯、压缩增加等工艺,每年将约1000万度电就地转化为高纯氢气180吨。
据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上半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组件同比下降了76%,约2.3GW。而2022年同期,当地进口数量高达9.8GW。这一下降归因于关税的征收和印度转向支持该国的国内制造能力。该报告显示,印度是唯一一个从中国进口光伏板大幅减少的国家。随着印度专注并优先发展国内的太阳能制造业,亚洲也变成了2023年上半年唯一一个从中国进口太阳能减少的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