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西部能源基地的问题,特别能源“金三角”问题,谈几个观点或者几个想法和大家分享。
第一就是战略问题,能源“金三角”作为整个中国的能源战略问题,必须从更高角度认识它。当今世界面临着三大危机或者三大突出问题,这三个问题是金融、能源、粮食,这三个问题是地球上面临的非常严峻的三个主题。对于中国来说这三个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从大的视角来看战略问题。
第二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来看,我们经济发展能不能可持续,能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受到能源的制约,经过我们大量的研究,包括国内好多研究机构,按照现在这种发展模式,按照这样增长方式往下走,中国是不可持续的。煤电油运瓶颈长时期在中国存在,本质就是能源,这闹气荒也是很大的问题,这个我想从国家层面、从发展制约瓶颈角度看我们问题。
第三个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差距越来越大,三大差距其中包括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东部和西部差距已经非常大了,从建立和谐社会,未来科学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差距应该越来越小,而不是应该越来越大,从能源“金三角”开发角度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西部和东部的差距确实太大了,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是跟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有关系,刚开始是搞特区、搞沿海开发,然后浦东开发,一看差距越来越大又开始搞西部大开发,然后西部崛起,最近几年辽宁搞五点一线,福建搞海西等等这些,今天大家讨论这个议题实际上我们叫“金三角”,这个规划也好、战略也好、或者计划也好,实际上这是第一个以能源为突出特色的计划,我希望这个计划能够上升至国家的战略,因为光有指导性文件还不够,这是我从地位上看,从几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不能仅局限于西部,更不能仅局限于这几个省,必须从大角度讲。
发展目标、发展定位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走老路,因为搞这么多国家战略、国家规划,然后一个又一个从本质来说没有太大的创新,我想对于能源“金三角”问题,从战略目标来说,我认为应该有创新的,不应该和过去一样。
我想从大的战略目标来说,从我个人来讲,至少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未来几十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基地,这个是非常突出的。这是一大目标;第二个目标应该是储备基地,这个储备包括两个含义,一个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区域搞大型的储备设施,另外最重要是资源储备,资源储备就是不开发,不开发怎么收益?关键是创新,国家从储备角度,比如我这个地方资源少开发或者不开发,那国家得给我补偿,让我经济不受损失,或者有一套机制,比如我少生产一部分多进口一部分,这个利益有个补偿,我是这样的观点。
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因为从长远来看这种储备,尤其资源储备对中国来说太重要,国际市场如果便宜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买它,为什么一定在国内开发,不管煤油气。作为能源“金三角”这块宝地,也应该秉承这样的思维,我记着金融危机的时候油价已经降了30美元了,如果储备健全的话我们国家可以减少多少损失,当时没有设施你进不了。我给国务院写过一个东西,我主张能不能把国产原油减3000万吨,中石油、中石化企业怎么办?工作量少了,我说国家给他补钱,宁可养着也这么干,国家并没有采纳,当年减产只有中石油一家减产600万吨,我讲这个例子为了说明,你从国家发展角度、从能源“金三角”角度来说必须有这样的思维,把他作为一个储备,是能源供应基地同时也是国家大的储备基地,这个思维应该建立起来,否则永远是这样,见到资源就快速开采、快速开发,到最后越来越少,这个从战略目标考虑。
下面我讲发展思路,发展思路一定要有创新,如果走老路没有什么吸引力,无非财政部每年财政多拨一点钱或者审批权下放等等,我觉得不应该走这条路,这条路从地方政府来说,可以继续向国务院、国家要,但是靠这个我认为起不了关键作用,西部大开发不是很典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这么多年,西部和东部差距根本没有缩小,而是在继续加大。我主张整个“金三角”开发一定要有新思维。
1.第一个就是区域协调,现在是四个省区域,在行政管辖、行政区域划分之间怎么协调,避免恶性竞争、避免资源浪费应该闯出一条路,当然各个地方各有所长,“金三角”所涵盖区域各有所长,但是一定要发挥所长,一定不能搞恶性竞争、不能搞重复建设,我觉得这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2.西部优势就是能源、资源地下这些东西,但是劣势也突出,缺点就是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人才包括水资源,你有优势但是劣势太突出了,如何把这个东西处理好,我想这个是要考虑。为什么我讲产业链?产业链不能简单生产煤炭、生产天然气、生产油,然后源源不断运向东部,因为没有办法,整个西部没有充分的市场消耗这些东西,只能运,但是继续走这条老路,“金三角”还是落后的,你是发展了但是和东部有差距,所以我想产业链延伸至关重要。当然我看刚才高所长也讲了,能源局文件初步有这样思路,你把资源留在当地再加工,增加它的产值,然后带动你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你必须要解决的,否则我认为还是老的思路,老的思路你是发展,比如采多少煤、采多少气、采多少油大家收入提高一些,但是总的差距还会继续扩大。
如何让产业链留在这个地方?最关键是技术,就是你延伸产业一定是清洁的、高效的,属于环保型的。包括刚才壳牌老板也讲,你得舍得花钱引进先进技术,必须规模化、清洁化,做不到这一点国家也不让你干。只要这个地方产业集群起来了,相关产业起来了,有了比较高的技术,那人我相信会逐渐往西部跑,尤其将来户籍逐渐改革,大家在中国往哪里跑不行呀,这是非常重要的。人、钱、资本逐步流向这个区域,人来了就有市场,好多产品可以在当地消化,如果不考虑还走以前老路没有什么意思。
3.目前人民币汇率不断改革,东部生产成本逐渐提高情况下,可能东部一些产业需要向西部转移,就像发达国家把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样,现在国内发达地区产业也在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个转移过程中需要抓住机会,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项目,需要国家协调。我想发展方式必须要改变。
建设项目可能有所倾斜,但是其他项目没有任何倾斜,基本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我想从国家角度比如科技、教育也好这些资源也应该适当划出,一部分采取竞争模式,一部分采取倾斜模式。科技人才在这个地方待遇高,才能吸引人,高校也是一样,大学教授挣的钱比上海挣的少,干嘛来你这里。国家财政政策应该有所考虑。
从几个大的方面,从和谐、缩小三大差别角度考虑,国家也应该如此思考问题,避免我们过去长期形成的能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格局,中国能源想起来非常可笑,刚才几个专家一起聊,成品油运营有的时候不符合逻辑的,就是因为历史形成,这么大运营消耗能源,因为经济水平差异造成这种局面,所以如果能够缩小这个局面可能就会逐步减少,包括我们城市拥堵,北京一千多万人口,东京也一千万多人口,为什么我们比人家堵,还是布局问题。每天运移过程中导致的,能源现在也是这样,这种格局有历史原因的,但是从国家层面必须考虑三大差别,这个问题不解决,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都是不现实的。
中国变成发达国家不在于沿海省份,而在于全部省份。西部大开发实际就是中国大开发,因为整个西部省份占据全中国大部分面积,这部分发展问题不解决,实际中国发展问题也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