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煤炭利用战略

2009-03-01 15:55:00 中国能源网

编者按:我国能源战略应以煤炭清洁利用为核心目前,在中国一提能源战略就大多指向石油战略,而中国的能源基础则是煤炭。目前,支撑中国GDP增长的主要还是重化工业、高耗能业,而在中国的能源消耗中,煤炭占了70%以上的比例,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煤炭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支撑;绿色煤电模式是中国解决能源与环境的最优化选择。所以,必须动态地看待煤炭问题,早日研究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炭战略。要知道如果煤炭产量大幅增长,当初估计能用70年的煤炭储量,也许只够用三十年。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2030年可能达到45亿吨以上。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煤炭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过不了多久,煤炭资源将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中下一个忧虑。中国应该早日制定煤炭战略和煤炭规划,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煤炭资源紧缺问题。另外,煤炭对中国整个经济和相关行业影响巨大:例如目前国内煤炭供应吃紧,表面上看是资源不足,实际上还是价格“惹的祸”:由于电煤价格管制,电煤价格更是低得让电力企业买不到煤,国内煤价也远低于国际市场水平。因此,在解决电价的前提下,继高税率之后,下一步的调整应当放开煤价。这样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节能减排,并辅以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由于高耗能、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难以逾越。根据一般规律,城市人均资源消费量为农村的3.5倍。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这就意味着曾经能源消耗较少的农村也将扩大能源消耗量。目前中国能源领域存在两大不可改变的事实:一是对煤炭依赖性大,二是其它能源在2030年前不可能解决主要问题。鉴于上述情况,中国应当在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情况下,实现资源、能源、环境整体化的综合考量,构建以洁净煤电为核心的电气化液多联产系统,建立完善的煤炭利用战略体系。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消费以油气为主,但是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家,目前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几十年来一直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70%以上。煤炭的热值低、灰分大、转换效率低、传输不便,燃烧后“上吐下泻”的弊病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我国S02排放总量中煤炭大约占90%,在N0x排放总量中煤炭占60%,在C02排放总量中煤炭占85%,在TSP排放总量中煤炭占70%。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1/3以上,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量的38%左右,随着这一比重的不断增加,控制发电污染排放将成为倍受关注的领域。我国到2050年的长期能源战略,迫切需要发展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清洁能源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汽车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未来40年我国能源需求仍将超高速增长。煤炭-电力工业是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并成为世界最大的一次能源生产国家。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模式已愈来愈不适应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加之石油和其它替代能源供应的相对不足,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愈加明显。尽管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但在重大能源技术变革和新的主体能源出现之前,我国能源战略应规划以环保型的“全球绿色大煤电战略”为基础,并在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的延伸链条上布局建设系统性重化工项目。因此,尽快启动以大煤电为核心、以煤电化路港航一体化为基础,以重化工为产业链条的能源战略体系是当务之急、战略之需、发展之基。

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达到基本现代化的人均能耗大致在2.8吨标准煤的水平上,人均用电量至少在3500千瓦时。据此估测,我国2050年以16亿人口计算,我国的能源需求量大约48亿吨标准煤,是目前能源消费的3.5倍,发电量要达到10万亿千瓦时左右,是目前发电量的5倍。因此,2050年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费达到零增长的理想境界,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望。

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2050年的人均GDP应达到30000美元左右(按2050年水平预测),2010—2050年间的GDP平均增长率将达到8%上下。届时我国人口控制在16亿,城市化水平将达到90%,人均居住面积45平方米,每百人拥有汽车56辆,人均用电量4850千瓦时/年。

这样,在能源利用效率达到高于OECD国家目前水平的情况下(即届时我国工业产值能耗为0.2公斤标煤/美元,货运综合能耗为23.8公斤油/千吨.公里以及客运综合能耗为27公斤油/千人.公里),预计到203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量约为40亿吨标煤,205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量将达60亿吨标煤左右,人均能源消费量3.2吨标煤(目前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66吨标煤、西班牙为3.77吨标煤、葡萄牙2.77吨标煤)。

化石燃料是全球一个最大的污染源,能源结构的演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今后40年也不会动摇它们在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我国更不例外。

21世纪中叶之前,为了满足对一次能源的巨大需求,我国一次能源的供应仍将以煤为主,并应充分利用水能、天然气、石油、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形成以洁净煤为主、核能高速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体系。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