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于文虎:我国电力系统杰出贡献者

于文虎:我国电力系统杰出贡献者

2015-02-27 13:46:00 中国能源网
        简介:于文虎(1941.12.10~2001.8.28),火力发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1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无锡市人;1960年考入我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动力系燃气轮机专业学习,1966年大学毕业;1992年2月,已年过半百的他,又考上清华大学热力汽轮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再度回府深造,1995年获博士学位;他曾任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火力发电分会气轮机专业分会委员。他长期工作在电力生产的第一线,从事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调整、运行及各种故障的诊断和修复工作,解决了多项大机组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关键技术难题。1999年12月,于文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8月28日,于文虎院士离开了我们。

翻检一下山东电力迅猛发展的辉煌史册,就可以看到于文虎院士的不平凡之处:1977年,他的《消除大型机组振动过大的措施》一文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1991年,他的《引进300兆瓦机组振动特性研究和异常振动消除》研究论文荣获国家能源部一等奖;在他的主持和参与下,邹县电厂60万千瓦机组一次安装成功,使163电力工程如期完成,被世人誉为是一个奇迹。

中考的失利 改变了一生

我国火力发电专家于文虎院士,1941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系江苏省无锡市人。他的个头儿不太高,虽然比较瘦却显得很有气质,经常戴着一副白边眼镜,爱着西装系领带,一年四季都穿正装,显得十分精神,透出他的干练。这就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兼山东电力研究院总工程师于文虎院士留给我们的形象。

于文虎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火力发电专家,并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真是得力于他的一次中考失利。小于文虎初中毕业那年竟然落榜没有考上高中!这是后人难以相信的事实。也就是这次中考的失利,让于文虎深刻反思自己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次失利后,他发奋努力学习,在求学的路上,他给自己制定了最严格的要求和最高远的追求目标。“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是他高考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他的高考目标,考入了我国重点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在清华动力系开始了燃气轮机专业的学习,而且在学习期间,只要他参加了考试,排行榜上第一的位置就是他的,他做到了门门课程始终保持第一名;1966年,他以突出的成绩大学毕业,为他走上火力电力事业并成为成功人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电力系统科研实践中,他成绩斐然,可以说他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他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即便这样,他仍然不满足,依然认为自己的根底跟不上事业的发展需要。他认为:要想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对此,于文虎有自己的想法,他曾经说过:“山东电力发展得很快,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我虽然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现场经验,可远远不能跟上发展,迫切需要在理论上提高和拓展。另外,我现在带了一批年轻人,应该对他们负责任,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个榜样,学无止境!我曾对我儿子说,‘现在给了你一个跟老爸比赛的机会了’!”原来,当时于文虎的儿子也正在清华大学学习。于是1992年2月,已年过半百的于文虎,又以高分考上清华大学热力汽轮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当于文虎戴上博士帽的那一刻,他非常激动地说:“我环顾一下四周的同学们,很有些自豪,因为只有我这个老头子站在这些年轻人中间!”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再度回府深造出来的博士,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博士,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他如虎添翼,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为此,于文虎常说:“人受点儿挫折是好的!”

长凳的启示 振动的升华

大学毕业后,于文虎被分配到山东电力试验研究所工作。当时,山东的电力极为紧张,把干部、职工搞得焦头烂额,很多难题急待解决。刚刚跨入电力行当的于文虎,虽然既年轻又没有实践经验,但他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专业的实际问题总在动脑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能够研究出一种既省力又经济的平衡方法,那该有多好!从此,于文虎开始了汽轮机的振动平衡研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所有用以解决机组振动的平衡方法,均以刚性转子假设为基础,而不考虑转子的变形。潜心于振动平衡研究的于文虎有了新的发现:凡是振动超标机组的转子都会出现弯曲,而这是用传统的刚性理论解释不通的!对此,实践经验不多的他,围绕问题和发现,虚心请教工程技术人员,同时认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且不辞辛苦地奔波在我国各大电厂,无论是走着、坐着还是睡前躺在床上,他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终于,他从生活中的木板长凳中得到了启发。他发现,一个用砖头垫起的长木板凳,当一个人坐在长凳的中间位置时,木板就会向下弯曲;而如果长凳的两头都坐上人,长凳的这个弯儿就会变小甚至变直了。正是这个生活中简单而又常见的现象,使于文虎豁然开朗了,致使他的汽轮机振动平衡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他的“单个挠性转子平衡理论与方法”初步诞生了!那年他刚刚进入而立之年,年仅30出头。

早就听说了于文虎院士在技术上“叫劲”的故事,现在谈到技术问题,他神情特别专注:“在技术上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和忍让,技术无国界,不论对谁,哪个国家,在技术面前我是当仁不让的!”于文虎院士跟日本日立公司交锋的故事广为传说。那是一个世行货款的项目,也就是山东省第一台60万千瓦机组项目,由日本日立公司技术制造,按合同规定汽机的调试也由日立公司负责。进入调试阶段后,日立专家和山东电力局各研究了一套方案,但双方方案出入很大,日方专家自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司,对山东的研究方案根本不屑一顾,要求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案实施。结果,在实施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相继出现,而且出现的每个问题都事先被于文虎院士言中!这回日方专家是彻底服气了。为此,在此后的整个调试过程中,每走一步,他们都要与于文虎院士共同研究,商量解决。正因为日方转变态度、非常尊重于文虎院士的意见,才使得汽轮机的调试一步步进展得非常顺利。项目完成后,日方专家还专门登门送酒表示感谢。

为我国电力 做杰出贡献

在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进程中,于文虎解决了多项大机组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

是他,负责解决了东方电机厂制造的200兆瓦发电机定子的重大缺陷,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是他,负责解决了引进型300兆瓦机组因西屋公司设计错误而造成的发电机---励磁机异常振动的重大缺陷;

是他,在轴系现场平衡理论和方法方面有创造性贡献,与国外专家基本同时独立提出了“振型影响系数法”;

是他,在国内首先将计算机应用于现场平衡,提出了挠性转子在现场“挠曲变形平衡”的原理及“轴系多平面多转速的同时平衡法”,平衡启动次数约减为原方法的一半,且首次加重后震幅即可有大幅度的降低;

是他,首次提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可需的知识范围,包括振动频谱、幅值及相位变化特性、机组结构以及与各种运行参数的关系等;

是他,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分析与诊断系统”,可对各种故障作出快速的诊断分析并对运行参数优化,此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

于文虎获得博士学位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研究手段,组织起多学科的联合作战,将数据采集、网络通讯、故障诊断、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融于一体,研究出大型电站的热力系统、锅炉、汽轮机组、化学汽水品质等状态的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此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于文虎,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