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一个畜牧大县的绿色循环路

2025-07-03 09:07:17 河北日报

农田“喝”上沼液肥 农民省下化肥钱

一个畜牧大县的绿色循环路

说起养殖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脏、臭。但记者近日在安平河北郑庄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全封闭的标准化猪舍干净整洁,甚至闻不到明显异味,沼气池、发电厂有序运转。

“这里的猪住的是‘空调房’!”郑庄农牧公司总经理郑建栋介绍,猪舍里装了能自动调节的冷热空气交换系统,一年四季温度保持在18-23℃,空气新鲜。此外,猪舍采用即时粪尿分离系统,固体部分发酵成底肥还田,液体部分做成液体肥,废物实现了再利用。

安平是畜牧大县,年出栏生猪超80万头。过去,养殖场的粪污让环境不堪重负。但现在,安平走出了一条“畜、沼、粮、热、气、电、肥”的绿色循环路,把曾经让人头疼的“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一个园区的突围

——粪污变能源

一头生猪平均每天排泄粪便2.5公斤,对于出栏种猪、商品猪20万头的安平县京安农业园区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我们猪场配备了自动化排污系统,猪排出的粪污会直接漏到下方粪污收集池,通过地下全封闭管道再送到厌氧发酵罐。”安平县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瑞强说。

畜禽要养好,环境更不能破坏。“我们按照现代化养殖的标准对猪舍进行了改造,不光配备了自动上料饲喂、自动杀菌消毒、自动控温控湿通风等设备,还为猪舍增加了自动排污系统。”刘瑞强说,猪排出的粪污直接漏到下方的粪污收集池,再通过压力管道送进沼气池。

京安农业园区是安平县的重点园区,也背负着养殖粪污带来的环境治理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生猪产业化这条富民之路不能丢,污染难题也必须解决好,京安农业园区需要破解的,正是各个畜禽养殖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主动求变,以资源化利用为理念,2016年开始,京安农业园区开始了一场养殖生态治理的突围之路。

为了解决粪污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该公司与中国华电工程集团、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建设了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和提纯生物天然气项目。粪污经过搅拌、厌氧发酵,最终产生沼气,沼气全部用于发电和提纯生物天然气。

进入河北京安生物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安公司”)的沼气发电厂,远远就能看到4个块头巨大的金属罐体。公司副总裁赵靖说,这是4套CSTR中温全混厌氧发酵系统,每个罐体的容量为5000立方米。它们与两套1兆瓦沼气发电机组连接,可对20万头生猪养殖场的粪污进行资源化处理,年产沼气657万立方米,发电1512万千瓦时。同时,还能年产固体、液体生物有机肥22万吨。

“看这儿!柱形罐体是厌氧发酵罐,白色球体是双膜储气柜,粪污经过搅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全部用于发电和提纯生物天然气,畜禽粪污就此变废为宝。”刘瑞强说,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实现了园区废水废物零排放,提升了环境效益,同时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项目每年可向国家电网输送绿色电能1500余万千瓦时,提纯生物天然气636万立方米。从畜牧企业到建设能源公司,再到全产业链的农业企业,京安公司的角色转换,诠释了安平县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真谛。

整县推进

——小养殖户也有大出路

每天上午,安平县南王庄镇养殖户刘戳都会迎来一辆吸粪罐车。曾经让刘戳发愁的畜禽粪便处理问题,在京安公司沼气发电项目启动后,得到了解决,也成为他的一项新收入。

据了解,畜禽粪便按品质分出三六九等,根据质量和等级来定价格。“我这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是干清粪,浓度高,每天拉一到两车,差不多能卖500块到1000块钱。”刘戳高兴地说。

如何一揽子解决除了京安集团之外大小养殖场的粪污处理难题?安平县确定了“粪污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的整县推进模式。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第三方农业废弃物社会化服务组织,该县建立了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市场化运行机制,将全县的养殖粪污、作物秸秆集中收储,重新资源化利用。

借助大型沼气工程资源化利用模式,安平县与京安公司合作建立养殖粪污统一回收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了安平县粪污收储运专业合作社,全县的养殖废弃物都由京安公司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用于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如今,京安公司每年消纳的粪污近百万吨,涉及802个养殖场(户),实现了安平县域内粪污全部资源化利用。

种养结合

——粪肥量化循环利用

粪污变废为宝后,还能反哺农田。安平县合欢家庭农场负责人刘立杰深有体会:“用沼液肥浇地,土壤更肥沃,小麦产量提高近一成,化肥钱都省了!”他说,将沼气项目剩余的沼渣沼液作为基质,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防止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

安平县积极探索“地养畜、畜养地”模式,创新“粪污收集、科技支撑、有机肥应用促进、以养带种、环保倒逼”五大机制,建设了农村沼气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有机肥厂等一系列配套工程项目,努力打造电、气、热、肥新能源环保产业,实现秸秆和畜禽粪污的全量化循环利用。

2021年以来,安平县实施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面积10万亩耕地,项目涉及“商品有机肥采购及物化补贴、沼液肥(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服务补贴和试验检验”三部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养殖废污资源利用和果蔬有机肥替代化肥两个项目基础上,以绿色发展、种养循环理念为引领,通过粪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打通了种养循环关键点,通过粪肥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影响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推动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对粪污集中收集后,该县通过厌氧发酵预处理,形成沼渣沼液后再进行无害化、肥料化加工,形成沼液肥,利用20余台沼液肥罐车和县域内58座液肥加液站,根据农户的需要,通过罐车作业喷洒或送至加肥罐,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到地,改良10万亩农田土质,补齐从养殖到种植的关键循环。

“我们厂一年的产能约为25万吨,能够满足30多万亩农作物的有机肥需求。”河北京安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岩介绍,沼气发电项目产生的沼渣、沼液,通过管线输送到园区有机肥厂进行固液分离,沼渣加工成固体有机肥,沼液加工成液体有机肥。

目前,安平县已打造出从农业废弃物到沼气、电、热、有机肥,再将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种植、发展养殖的大循环产业链条,实现“畜禽废弃物一律不剩、化肥使用量一律不增、煤炭能源一律不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都是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2%,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沼气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