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大三门岛微电网再升级

2025-08-28 09:08:37 南方电网报

近日,随着广东大三门岛妈湾村民小组第二期微电网工程竣工,位于大三门岛北扣村的微电网工程再次迎来绿色升级。作为广东首个100%新能源多能互补海岛微电网,自2024年12月正式投运以来,不到一年光景,不仅使曾经的“柴油岛”蜕变成生机盎然的“零碳岛”,为海岛生态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更为远离陆地的海岛新能源供电提供了“广东样板”。

巧破“看天吃饭”困局

大三门岛静卧于广东惠州大亚湾与深圳大鹏湾交汇处,距陆地17海里,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自然海岛之一。岛上三门村下辖北扣、妈湾、小三门3个村民小组,800多位常住村民在此世代生活。但由于海岛位置偏远,受自然条件、技术瓶颈、电网延伸困难等限制,无法与陆地电网相连。岛上居民只能长期依赖柴油发电,高质量生活用电成为世代岛民最迫切的期待。

解决海中孤岛的用电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集技术攻坚、环境适应与系统统筹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建设者不仅要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可靠,还要兼顾自然生态保护要求。

对此,惠州供电局制定了“三步走”策略:初期集约利用零散地块,因地制宜布局分布式电源,实现本地能源初步自给自足;中期运用低压直流技术,连接岛屿村落,实现电能村际调剂,整体提升海岛供电能力;远期构建以多元绿能为核心的供能体系,为海岛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通过见缝插针的分布式能源和村村互联的能源调剂互补,大三门岛微电网既平衡好了电力供应与生态承载能力的关系,又破解了新能源“靠天供电”的不确定性,真正具备了自我调节的韧性。

海岛绿电稳稳扎根

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及可行性论证后,惠州供电局协同惠州市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迅速启动首期微电网项目建设。2024年12月26日,位于大三门岛北扣村民小组的首期微电网工程竣工投运,利用村民住宅屋顶分散铺设352.51千瓦光伏板,利用景观道路两侧闲置空间安装总装机40千瓦的微型风机,并配套1000千瓦时储能系统,既避免了大范围占地对生态的干扰,又为海岛注入了第一缕“绿电”,让居民首次用上了稳定的清洁能源。

首战告捷,惠州供电局随即向“更稳电源、更全覆盖”发起挑战。今年初,启动了位于妈湾村民小组的二期微电网工程。这一次,项目不仅在“量”上跃升,更在“质”上突破:在山顶海拔200米的开阔地带,建设1台200千瓦的风机;与此同时,将原本荒废的海虾养殖场屋顶“变废为宝”,铺设933千瓦分布式光伏板,并升级成1630千瓦的“绿电生产基地”,配套储能系统升级至10兆瓦时,为电能跨时段调配提供了“超级充电宝”。这套“组合拳”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用电需求,也确保了大三门岛上海关、海警、派出所等重要场所的用电。

今年8月,大三门岛妈湾村民小组第二期微电网正式启用,曾因柴油发电成本高而克制用电的海岛村民,用上了与陆地电网同价的“绿电”,每度用电成本从超3元降至不到0.63元,居民纷纷添置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居民的“用电账”写满了实惠,海岛的“环保账”也同样亮眼:岛上日用电约4600多千瓦时,微电网日发电高达6000千瓦时;年节约柴油约3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10吨。曾经轰鸣的柴油机组安静“退休”,刺鼻黑烟已成历史,风机叶片轻吟取代了机械轰鸣。

“大三门岛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能源转型只有紧扣群众需求、回应民生关切,才能真正走深走实。”惠州供电局党委书记郑宇介绍道,从解决“用电难”到实现“用好电、用绿电”,大三门岛用能方式的转变,既让群众得了实惠、添了幸福,也为生态保护腾出了空间、注入了动力。

(陈凌 蒋立涛 温秀云 郑铭阳 陈耀廷 李陶)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微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