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企拉运长协为主,非电询货一般,市场现货成交量低位运行;但由于环渤海港口库存提升偏缓,叠加寒潮天气出现,卖方以持稳观望为主。预计本周市场短暂趋稳,煤价呈现震荡偏弱运行。
市场有利因素如下,首先,煤炭供应仍受限制。下半年启动的行业“反内卷”行动与安全生产强化政策,本月,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进驻,年底前一个半月时间里,煤炭产量仍将维持在同比减量水平。目前,国内产量整体保持平稳,随着冬季用煤高峰的到来,煤炭供需偏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其次,煤炭发运成本升高。港口贸易商发运成本处于高位,环渤海港口可流通货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缺货,淡季环渤海港口库存在低位上行缓慢,贸易商对后期迎峰度冬有较大的期待,继续积极挺价。再次,需求仍将小幅释放。目前电厂库存中位,但库存以中低卡煤为主;北方已全面供暖,全国电厂日耗将逐渐进入“迎峰度冬”的爬坡阶段,16日开始,南方低温来袭。随着日耗提升,存煤可用天数下降;为保障冬季用煤安全,部分地区电厂拉运节奏将逐渐加快。第四,进口煤有违约现象。由于进口煤贸易商采购成本明显高于中标价,违约现象增加,部分电厂采购需求可能会转向内贸。
利空因素如下,首先,政策要求能源安全。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强化煤炭供应,保障“迎峰度冬”期间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产能释放政策的落实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露天煤矿的生产弹性,使得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提高,避免了供应端出现大幅波动。其次,电厂日耗上涨缓慢,动力煤需求尚需提振。目前,天然气供应充足,电厂煤炭需求增长有限;煤化工行业持续维持扩张态势,成为耗煤增量的关键指标,而冶金、建材等行业受错峰周期与环保要求影响,需求呈季节性回落,对煤炭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再次,进口煤量相对高位。进口煤的价格优势依然明显,进口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成为国内市场供需的重要调节变量,与国内煤价形成联动制衡。
淡季全产业链垒库程度不及预期,政策调控与结构性缺货将支撑市场维持紧平衡状态。成本支撑、冬季旺季补库增加与供应收紧共同作用,叠加市场可能出现的“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存煤方面的担忧,对市场形成基本面的支撑。本周,若环渤海港口去库顺利,叠加电厂日耗拉起,后期煤价有反弹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