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大学入学教育课上我的系主任说,你们这辈子能干到装机100万千瓦,就算没白学这个专业。”孙玉军说,“在同学中有权、有钱的不少,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这辈子没白学这个专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干到了装机近800万千瓦。”
现任黄河上游水电集团公司拉西瓦水电站副总经理的孙玉军,1964年出生于山东,10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青海,1987年从天津大学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后,就像当年许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一样,放弃了在东部繁华城市就业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条件十分艰苦的青藏高原,投身于西部水电开发,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事业。
这位身高近一米八七的山东大汉说话有点腼腆,但每次谈到自己钟爱的水电建设事业时,都可以从他身上清晰地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孙玉军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先后参加了李家峡、公伯峡、苏只、拉西瓦等大中型水电站的建设管理。在艰苦的水电工程建设中,他二十几年如一日,经常深入工程一线,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经过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他在管理中掌握了一套适用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法,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公伯峡水电站是黄河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地质复杂,施工干扰大,在工程建设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和考验接踵而至。本着“建一座电站,树一座丰碑”的理念,孙玉军和广大建设者们一起迎难而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2007年11月,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揭晓,公伯峡水电站获此殊荣。
在质量第一的前提下,孙玉军依靠优化设计、科技创新等手段,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据统计,他参加的李家峡、公伯峡和拉西瓦水电站优化设计方案多达上百项,其中较大的优化设计20多项,节约成本3亿多元。 孙玉军不是没有想过离开,也不是没有机会离开。“父亲1994年就去世了,母亲和儿子现在都在天津,不是不想把他们接到身边,是自己实在没有时间照顾他们,而且青藏高原这个地方对老人和孩子来说确实有点艰苦。”孙玉军说,“想到这些,常常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们。”几年前,孙玉军被借调到山东海洋核电,由于表现突出,被集团公司领导挽留。这个时候,他的老领导给他打电话说,拉西瓦水电站需要你,你来不来。“说实在的,核电比水电待遇上要好,最重要的是距离老家山东龙口才80多公里,如果留下来,我打算把母亲和孩子接到身边在那边定居。”孙玉军说,“不过,一想到拉西瓦400多万千瓦的装机,可遇不可求啊,我就热血沸腾,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目前,拉西瓦水电站竣工在即,自2001年10月开始施工以来,拉西瓦水电站已建成为黄河流域发电量最多、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建设者们创下了大坝最高、出线电压等级最高、单位千瓦投资国内最低等多项“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