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降税能否提振焦炭市场?

2012-10-17 15:17:19 《能源》   作者: 张娜  

低迷的焦炭市场年出口量不足五年前的十分之一,内外因素夹击下中国政府不得不降低关税,放行举措能否扭转市场?

每年的9月30日之前,国家商务部都会如期发布焦炭出口份额,今年也不例外,第二批的424万吨再加上年初公布的第一批424万吨总共为848万吨,这跟2008年前的持续1500万吨相比少了40%以上。但事实上,实际的出口量比这些配额还要低很多,有人估算今年不会超过110万吨。“近几年来一直是这样低迷,企业只有60%的开工率,甚至今年降到了50%。”作为焦炭需求大省的山东省焦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玲玲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了担忧。

一个新消息有可能打破这种低迷的格局。日前,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宣布,中国正在准备到今年年底前取消焦炭出口的所有屏障。据悉,2008年中国焦炭出口关税从25%提高到了40%,随即出口量锐减。去年,欧盟、美国等国向世贸组织提出了申诉,称中国的焦炭出口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定,这其中包括高关税以及配额制度。

“商务部刚刚召开过一次会议来商讨是否改变焦炭出口政策,但正在纠结于是取消还是降低关税。”某焦炭贸易商说,“若取消焦炭出口关税后,中国的焦炭出口量可能会有大幅回升,焦煤市场也会有所回暖。”

“我们行业协会和企业都提交过申请,希望能降低关税。”在说到“降低”两个字时郭玲玲加重了语气,她认为,取消关税不太现实,国际贸易中关税是谈判的砝码,2008年以前我国的焦炭出口量占全世界焦炭贸易的一半以上,如此大宗商品我们要有足够的话语权。

困境能否逆转?

做了这么多年焦炭行情预估的郭玲玲头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你年初问我行情什么时候能好转,我会跟你说第二季度,但现在已经进入第四季度了依旧低迷,我就再不敢去判断行情了,因为几乎看不到希望。”

近日,焦炭价格一直在下跌,山东已经跌破1300元/吨。目前,山东的焦化企业中有85%以上为独立焦化企业,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山东整个焦化行业中能盈利的仅有20%,亏损面约80%,部分小企业的资金尤其紧张。作为焦炭大省的山西,情况同样不乐观,70%-80%亏损,企业资金缺口非常大。

更为严重的是传导效应,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分析说:“由于焦炭的需求量减少,造成了焦煤的需求量也大幅减少,一部分焦煤不得不当成普通煤用,典型的大材小用,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也谈到,炼焦煤企业的货款回收承兑汇票比例超过70%,企业现金流从未如此紧张。

普氏能源的专家们整天与焦煤贸易商和铁矿石贸易商打交道,普氏能源资讯全球市场总监蒙特佩克(Jorge Montepeque)9月底刚约谈了一位焦煤贸易商,“他做的业务是把蒙古国的焦煤卖到中国,他说扣掉运费之后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如果再算上资金成本的话,实际上每天是在亏钱的”。

“可以看到,焦煤和焦炭已经由一个第一级的商品退而成为二级的商品了,当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情况。”蒙特佩克表示担忧。

另一方面,国内无法消化的焦炭也无法寄希望于出口,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字显示,8月份我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量仅为5万吨,再创2012年以来单月出口量新低;今年1-8月焦炭出口量为75万吨,同比减少74%。按目前的出口水平推算,2012年我国焦炭出口量不会超过110万吨,远低于商务部发布的848万吨的出口份额。

为何如此低迷?业界普遍认可的是: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回落的形势下,钢材产能和供给过剩导致焦炭下游需求严重不足,而高出口关税又严重限制外部需求。

自从2008年焦炭出口征收40%关税以后,出口方面2009年和今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商务部每年都减少核准焦炭出口资质企业数量,如2003年全国共有123家获得焦炭出口资质,2012年减少为34家,10年间减少了近70%。

于是,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的声音一直持续了四年,其中除了国际市场上的买家,也包括国内的卖家和行业协会。

“降低关税后很有可能就把出口提振起来,对经济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国家焦炭和钢铁属于产能严重过剩,换句话说至少是三分之一过剩。”郭玲玲说。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也坦言,关税取消后,理论上国内焦炭企业出口量会在1到2个月左右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市场焦炭供给量将会大幅增加。不过,煤炭行业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带头大哥”,完全放开出口管制、盲目出口焦炭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只会逐步放开。

的确,降低或者取消关税,企业的成本会骤降,使得企业更乐意去出口,普氏能源钢铁原材料主编陈力明却提出了另一个担忧:“中国的焦炭因取消出口关税而重新进入国际市场可能会造成海运焦炭的价格下降。中国的焦炭品质好,在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因此中国以外的钢铁厂又多了一个焦炭来源,可更廉价地获得焦炭。从而国际焦炭市场的价格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放开出口,困境能暂时缓解,但是几年后或许还会有新的难题出现,比如国际市场供过于求引发的价格战,聪明的中国企业应该从国内的低迷行情中吸取教训,轻装进入即将开启的国际市场。

左右为难:取消还是降低?

 

离世贸组织裁定的最后期限越来越近了,取消还是降低关税,商务部依旧没有下定论。显然,国内的多数声音是降低关税,而非取消。

郭玲玲认为,焦炭属于中国在国际市场话语权比较大的大宗商品,取消关税后话语权会骤降,因此,降低到2008年以前的25%比较合适,对于开工率极低的企业来说,降低关税是好事情,增加了一条新的出路。

李朝林也认为取消的可能性不大,焦煤毕竟是稀缺资源,一旦国内紧张就可以利用关税采取保护措施,国内供大于求了再利用关税的调整加大出口。

对于高关税,国家商务部的解释是:第一,确保我国经济安全及有限资源;第二,符合我国焦化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第三,国内外焦炭需求及产销状况不乐观。

的确,受制于节能减排的压力,焦炭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国家只能打压,一旦降低或者取消了关税,势必造成刚刚打压下去的焦炭行业再次抬头,一旦放开,日后的治理将更难。

“我国的环境成本比国外要低很多,甚至有些国家规定不能生产焦炭,只能靠进口,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还有利可图。那么一旦放开,对焦炭企业来说是改善经营的好消息,但对于国家的节能减排将是一场新的浩劫。”李朝林表示担心。

郭玲玲也表示,对于欧美质疑的中国政府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企业、增加收入的理解实际上是错误的,我国提高关税的目的不是国家增加收入,而是避免把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留给国内,单纯出口焦炭等于把污染和耗能都留在国内了,出口的则是清洁能源。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2005年以后将逐步减少非关税措施,所以关税调整已成为实施进出口调控的主要方法,从2004年至今,我国陆续实施调低焦炭出口退税率、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从2008年8月20日起我国焦炭出口加征40%关税等措施,旨在抑制我国焦炭这种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对于焦炭稀缺的欧美国家,焦炭出口曾一度成为中国和欧盟贸易争执的问题。邱希哲表示,中国较高的关税暂时保护了国内企业免于受到外部的侵袭,使得国内行业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这几年,面对欧盟的质疑,中、欧间不得不就焦炭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即每年中国向欧盟的焦炭出口量将不低于上一年度的水平。面对看似平静的协议,西方国家依旧提出了申诉。

对此,煤炭工业协会研究室副主任张宏解释说,这只是国际贸易摩擦的一个方向,比如价格因素、市场因素、关税因素造成焦炭出口骤减,不够国际买家需求了,他们就只会找理由说中国政府控制关税从而控制了出口,其实国际贸易比较复杂,国际买家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像稀土贸易一样增加出口,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西方国家喜欢用这些贸易争端来操纵市场,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是否取消焦炭关税并不是焦煤、焦炭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内需大于出口,如何帮助企业脱困是我国政府应当重点考虑的难题。” 邱希哲说,毕竟,出口关税争议的目的是提振煤炭和焦炭的出口市场,使得国内企业的日子过得更从容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