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原煤企的困顿与突围

2013-08-01 08:46:11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刘耀平  

编者按:今年以来,煤市依然寒冷,煤价持续下跌,煤炭企业临风战栗。强劲者尚能自保奋进,老弱者挣扎于生死之间,还有难以捉摸者,因各种缘由做着虚盈实亏的游戏。决策正确的前提,是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本报所做的煤炭区域调查,自本期起陆续推出。虽然难以将全貌真相纤毫毕现,但希望河南、山西、内蒙古等产煤大省(自治区)煤炭行业的生存现状,能为读者把握产业经济动态,为企业正确抉择,提供一些参考。在这自当戮力同心之际,略尽行业媒体的绵薄之力。

河南煤炭传统销售地是“五省一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安徽、长江一线),现在回撤了500公里以上。2012年以来,随着“海进江”煤炭不断冲击“两湖一江”,河南煤炭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受到挤压。而河南省内电力企业对山西、陕西两省高品质煤炭采购增加,对省内电煤压价,并以改变计量、化验等条件为理由,大幅缩减在省内的电煤采购量,从而导致省内煤炭企业销售陷入困难境地。

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内统管矿煤炭不含税平均售格360元/吨左右,较上年同期每吨下降60元到80元左右。

从记者走访的几家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来看,各家有各家的纠结与困难。这些骨干企业基本停止或压缩了一切非生产建设项目;有的煤矿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领导干部年薪递减20%,职工递减10%;有的煤矿职工工资支付40%,剩余60%暂欠;有的煤矿硬性规定,期限内卖不出煤收不回款,领导干部自己请辞;有的煤矿索性把收回的半年以上承兑汇票,贴现出来发工资;有的煤矿拆东墙补西墙,今天工行贷款发工资,明天农行贷款还工行;有的煤矿井下职工嫌拿到手的工资太少(低的只有1000多元),不足以养家糊口,干脆谎称有病请假回家,甚至不辞而别辗转外地其他行业打工。

今年4月份,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省内多家煤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商定“煤电互保”“救市”方案,敦促省内电厂念及往年煤炭压价力保电煤的“旧情”,优先考虑使用省内煤企生产的电煤,稳定省内电煤价格。5月初,河南省政府“煤电互保”政策出炉,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量挂钩”政策,具体内容为: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河南实施“煤电互保”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山西等外省向郑州铁路局发送煤炭的数量开始下降,河南省内煤价有所上扬。

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均采取了一些对策。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总经理张明剑说:“眼下煤矿经营局面就是这个样子,你怀念昔日的辉煌?敦促协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吁请政府制定政策出面保护?抑或抱怨下游产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就是市场,市场听不见骂声也不相信眼泪!”

自2012年4月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改多年红红火火的兴盛局面,销量和价格突然双双掉头向下,市场主动权迅速由供方转到需方之手。不少煤炭企业措手不及。

一年来,煤炭供给持续宽松,价格一降再降,煤炭经济运行步入窘境。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煤炭行业经济运行仍在下行通道中。一些煤矿井下生产受到限制,加上应收账款日积月累,收支失衡,不得已陆续降薪、欠发工资甚至下令停产……

为了解河南省煤炭企业的生存状况,近日,记者走访了该省几家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并展开了深入调查。

市场与销售

海运煤炭不断冲击“两湖一江”,电力企业对省内电煤压质压价,煤炭销量和价格大幅度下滑,部分高成本煤矿已出现亏损甚至不得已停产

近些年,河南煤炭的主要市场为“两湖一江”和省内电力企业。

2008年以前,在煤炭销售渠道上,河南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均有各自的中长期战略合作用户,买卖双方均有互利互惠的约定,在关键时刻“互包互保、实现共赢”。

2008年以后,有一段时间,煤炭供应紧张,河南省煤炭企业为响应省政府号召,立足省内,稳煤价、保供应,而且以每吨低于市场50元到60元的价格卖给本省电厂。这在某种程度上疏远、慢待了省外一些中长期战略合作用户,尤其是省外一些电厂。

今年3月下旬以来,煤炭供过于求态势明显,价格持续下跌。其中,动力煤受电厂库存高企、煤耗下降、进口煤猛增等因素影响,市场供需持续宽松,价格屡创新低;冶金煤因春节后下游需求恢复缓慢,钢材、焦炭价格回落较快,形势惨淡。另外,建材及光伏产业的萧条,也对煤价产生了不利影响。

河南煤炭传统销售地是“五省一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安徽、长江一线),现在回撤了500公里以上。2012年以来,随着“海进江”煤炭的增加,海运煤炭不断冲击“两湖一江”,河南煤炭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受到挤压。而河南省内电力企业近期对山西、陕西两省高品质煤炭采购量增加,对省内电煤压质压价,并以改变计量、化验等条件为理由,大幅度缩减在省内的电煤采购量,从而导致省内煤炭企业销售陷入困难境地。

由于煤炭销量和价格大幅度下滑,经济效益低,回款困难,资金总流入减少,支出居高不下,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河南省部分高成本煤矿已出现亏损甚至不得已停产。今年一季度,河南省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6%。这是自2001年以来,历年同期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的首次下降。

煤炭市场的不景气,煤矿生产经营持续低迷,拖累了河南省的财政收入,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煤价与工资

上半年,省内统管矿煤炭销售不含税平均价格每吨360元左右,煤矿经营压力巨大,不得已有的减工资,有的欠工资,还有的索性把收回的半年以上承兑汇票贴现出来,甚至拆东墙补西墙,靠贷款度日

往年的六七月份,是一年中煤炭市场最为红火的时候,但今年处处冷清。

河南省煤矿概莫能外。仅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义马煤业集团、郑州煤炭工业集团4家骨干煤炭企业为例,在煤炭市场持续供过于求的压力下,6月煤炭销售平均结算价格较5月再度下滑,6月吨煤售价在340元到420元之间,较5月每吨下降10元到40元,较上年同期每吨下降40元到80元。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内统管矿煤炭销售不含税平均价格每吨360元左右,较上年同期每吨下降60元到80元。

当前,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增加、价格下跌、库存高企,钢铁、建材、水泥等下游行业经济形势持续不佳。受大形势影响,河南省煤炭销售疲软、精煤价格下滑、盈利能力低微、货款回收困难,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从记者走访的河南省这几家国有骨干煤炭企业来看,各家有各家的纠结与困难。

这些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基本停止或压缩了一切非生产建设项目;有的煤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领导干部年薪递减20%,职工工资递减10%;有的煤矿职工工资支付40%,剩余60%暂欠;有的煤矿硬性规定,期限内卖不出煤收不回款,领导干部自己请辞;有的煤矿索性把收回的半年以上承兑汇票,贴现出来发工资;有的煤矿拆东墙补西墙,今天从工商银行贷款发工资,明天从农业银行贷款还工商银行;有的煤矿井下工人嫌拿到手的工资太少(少的每月只有1000多元),不足以养家糊口,干脆谎称有病请假回家,甚至不辞而别辗转外地其他行业打工。记者认识的一名煤矿井下工人,今年6月去洛阳考了个驾驶证,已联系好去广州公交公司开车,管吃管住月薪4000元至5000元。

因为井下主要工种职工缺位,新入矿职工不经培训又不能入井,有些矿领导不得不分头去各地各家,逐个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请他们尽快归队,并许诺将来按表现优先转正、提拔;有的煤矿亏本开采,不得不让生产矿井停下来……

政府“救市”

实施“煤电互保”政策后去库存压力得以缓解,但由于需求有限,未来煤炭销售形势仍严峻

河南省政府了解煤矿眼下的艰难,为稳煤价、保增长,曾几度出手“救市”,出面协调省内的煤炭销售,他们“不希望以往出力多、贡献大的煤炭企业继续亏损”,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拖累地方财政收入。

今年4月,河南省有关领导参加了省内煤炭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商定“煤电互保”“救市”方案,敦促省内电厂念及往年煤炭企业压价力保电煤的“旧情”,优先考虑使用省内煤炭企业生产的电煤,以抵御外省煤炭对河南的冲击,稳定省内电煤价格。

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建议河南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省内电煤价格,加快2013年电煤合同签订的进程,强化电煤合同执行;政府敦促省内电厂优先使用省内煤炭企业所产电煤,抵御外省煤炭冲击;稳定省内电煤价格,推动合同签订,减少合同履行不积极等情况;暂缓煤炭资源税改革,减轻煤炭企业成本压力等。

5月初,河南省政府“煤电互保”政策出炉,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量挂钩”政策,具体内容为:根据发电单位基础电量占全省比例分摊确定基数,超基数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奖励10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少采购1万吨省内原煤扣罚1200万千瓦时基础电量。

河南实施“煤电互保”政策后收到了明显效果,山西等外省向郑州铁路局发送的煤炭数量开始减少,河南省内煤炭价格有所上扬,这一政策使得河南煤炭企业去库存的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6月,河南仍处于煤炭消费的淡季。从宏观数据来看,当前工业经济的增速未明显加快,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虽然河南省政府对省内电厂“使用豫煤奖励电量”的政策,在5月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市场用电需求有限,个别电厂发电机组停检,6月省内电厂观望的心态渐重,采购省内煤炭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山西地方小煤矿相继复产,陕西、内蒙古等地煤炭大批进入河南市场,加上铁路部门因运距短、运费收入低,对省内运力的计划安排渐显消极,铁路日装车量有所下降等,河南省未来的煤炭销售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企业突围

煤炭行业负重苦熬一年,至今未见前方的光亮,煤矿职工虽心头雾霾难散,但仍奋力自救

面对市场的严峻形势,河南省国有骨干煤炭企业均采取了一些对策。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采取了七项措施: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产销平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提质增收;加强资金管理,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强化物耗管理,降低物资成本;加大考核力度,强化薪酬管理;加强用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严格考核奖惩,实行重奖重罚。同时,该集团不断加强危机意识、安全发展、质量效益、艰苦奋斗、抢抓机遇、历史责任等方面的教育,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勒紧裤带、同舟共济渡难关。

义马煤业集团有九项举措:一是强基固本保安全,严管理抓落实;二是科学组织生产,稳步提升矿井管理水平;三是调结构、转方式,相关多元、协调发展;四是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五是深入推进产融结合模式,加强资本运作;六是加强销售组织,舞好销售龙头;七是坚持文化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八是打造精干队伍,提高全员效率;九是推进改革改制,企业瘦身强体。

目前,义马煤业集团正在推进“三个重组”,即旗下的水泥公司、金马重机和豫煤爆破豫西分公司的再次重组事项。2012年6月11日,义马煤业集团与河南同力水泥股份公司举行义马煤业集团水泥公司100%股权转让交接仪式,标志着义马煤业集团水泥公司正式加入河南同力水泥股份公司;2012年9月4日,河南南车重型装备公司揭牌,标志着义马煤业集团和南车集团的重组取得了圆满成功;眼下,豫煤爆破豫西分公司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同时,义马煤业集团积极探索“国企市营”模式,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国家所有、民间主体经营的新型企业。义马煤业集团将旗下的义翔铝业公司托管给更具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经营,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在减轻集团负担的同时,也为义翔铝业公司增添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合作共赢。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四项应对措施:一是确保安全生产,无论企业多么困难,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首位,永不懈怠;二是调整营销策略,力克销售难关,完善市场信息管理机制,强化销售信息获取,认真分析研判煤炭市场变化,灵敏捕捉市场信号;三是加强煤质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化现场煤质监督检查,严把生产源头和各环节关口,抓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煤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生产出来的煤炭让用户满意;四是保稳定、促发展,为破解当前经济运行难题,采取了“砍、封、捂、压、提、分、考、盘”八字方针。

出路何在

市场听不见骂声也不相信眼泪,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提高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煤炭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盈利单位也是虚盈实亏。原煤炭工业部领导邀请国务院领导到煤矿看一看。1992年的五六月份,国务院有关领导考察了山西大同矿务局(现大同煤矿集团)、西山矿务局(现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矿务局(现阳泉煤业集团)和河南平顶山矿务局(现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后认为,困扰我国煤炭工业的主要原因,除材料不断涨价、现行煤炭价格偏低等因素外,问题的根本是开采方式落后、吃闲饭的人太多、吃煤矿的人太多,煤矿要加强管理提升科技水平,要眼睛向内立足挖潜,拿出三分之二的人兴办第三产业,发展多种经营,减人提效,降低成本,扭亏为盈,逐步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半年后,记者曾沿着国务院领导的考察路线,历时1个月,对这些煤矿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发现春潮已暗暗涌动:西山矿务局机关科室由54个减少到25个,人员由4300人减少到900人;撤销8个生产矿井的43个区队建制,下来的1796人到生产班组(节约管理费用1000万元);124个采掘队减少到89个,精减人员4900人,充实到第三产业;投资1.7亿元,开发42个项目,购买了俄罗斯运输舰往南输送煤炭……阳泉矿务局很快走出了娘子关、大同矿务局云冈矿自己变市场、平顶山矿务局“断奶切粮,逼上梁山”等。通过内部挖潜、双增双节、减人提效、精细管理,一批多种经营项目应运而生,煤矿开采工效和吨煤利润随之攀升。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煤矿经营再次陷入低谷。虽然国内外形势已非当年,现实煤矿条件亦是各不相同,但是当年国务院领导提出“煤矿要加强管理提升科技水平”、“要眼睛向内立足挖潜”、“减人提效降低成本”的措施并不过时,仍对现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总经理张明剑说:“眼下煤矿经营局面就是这个样子,你怀念昔日的辉煌?敦促协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吁请政府制定政策出面保护?抑或抱怨下游产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市场就是市场,市场听不见骂声也不相信眼泪!”

义马煤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煤炭行业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淘汰落后产能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心。因此,国家层面绝不会把拯救煤炭企业作为工作重点,未来三五年,大量中小型煤炭企业的日子将更加艰难。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利润仍将保持下降趋势,因此企业不能盲目乐观或麻痹大意,而是要千方百计求生存、谋发展,靠发展来解决逆境中的问题。煤炭企业应主动压缩成本,尽快转变落后的发展方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拓宽煤炭销售渠道,维持客户关系,增加煤炭销量,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和提高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当务之急就是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河南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