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低碳城镇化,煤炭清洁利用待突破

低碳城镇化,煤炭清洁利用待突破

2013-11-12 08:33:52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张翔  

11月4日,中国社科院和国家气象局在京联合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该报告今年的主题是低碳城镇化。

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是典型的粗放外延模式,特征就是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资源环境代价大,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耗能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71.3%上升到77%左右。城镇化过程中的高碳锁定逐渐形成。

绿皮书指出,我国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量的90%,二氧化硫则高达98%。我国城市发展与环境改善和向低碳发展转型矛盾日益突出。

高碳的一个挑战来自能源结构。由于禀赋所限,我国近期采用相对低碳或无碳的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大量替代煤炭的可能性有限,而且还面临着需要将固体煤炭转化为液态燃料以保障交通用油安全的压力。煤在短期之内,不可能不用,关键是怎么用。

在一些工业密集、资源型地区,如邯郸、滁州、榆林、阿勒泰、海西州等城市,尚未注重在开采、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过程中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以煤炭为例,清洁利用就存在政策、资金、技术等诸多问题,未达到最大潜能的利用且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的目标。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差异大,城市化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差距大。以单位GDP能耗为例,2009年在有观测值的214个城市中,城市能耗强度平均值为1.43吨标准煤/万元,能耗强度最大的是石嘴山市的6.75吨标准煤/万元,是平均值的4.7倍;能耗强度最小的是汕尾市的0.528吨标准煤/万元,仅是平均值的36.9%。

尽管城镇化过程中的高碳锁定逐渐形成,但未来走低碳道路是必然选择。因为我国自有资源环境不足以支撑高碳高排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王伟光认为,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城市形态可塑性大,必须引进新模式来建造低碳城市。绿皮书建议,建立城市适应性管理,需要制定一些政策保障机制,包括加大低碳和适应协同技术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税收和信贷支持,将低碳韧性城市的关键指标纳入城市规划、立法及政府政绩考核指标等。有关专家也提出,应在煤炭的清洁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下功夫。

事实上,即使在资源型地区,走低碳城镇化道路也不是没有可能。在煤城铜川,陕煤化集团铜川公司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气集中供暖、污水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让曾经煤尘满天飞的城市,变得天蓝蓝、水清清。

可见,只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高碳经济也能低碳发展,煤城也能趟出低碳城镇化的新路。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清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