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而“心忧炭贱愿天暖”的煤炭销售人员并没有感受到市场的“暖意”。成交低迷、价格下降,煤炭行业仍在“寒冬”中挣扎。
“2013年我们公司实现利润1.97亿元,今年本来定的目标是2亿元,后来调整成1.5亿元,从目前的情况看,盈利可能没有希望了。”虽然下属煤矿产出的煤煤质很好,但是由于市场不好,延安车村煤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薛忠强对企业今年的发展形势并不看好。
煤炭的寒冬还要持续多久?目前没有人说得清。
“死”不了的煤矿
在陕西省黄陵地区,延安车村煤业集团的煤质算是很有竞争力的。“车村二号煤矿最开始开采出来的煤炭发热量在6000大卡左右,现在煤炭的发热量也有5600大卡,这样的煤在江浙一带很受欢迎。”薛忠强说。
原来是好煤不愁卖,现在却不行了。“2013年我们的末煤价格为每吨440元左右,今年降到了每吨380元左右,基本就是亏本卖。”薛忠强说。
煤质好的煤矿日子都不好过,那些煤质差的煤矿就更别提了。
在陕西,记者了解到,一些煤质差、资源又近枯竭的煤矿,日子虽然很难过,但却退出无门。
为什么这些煤矿想“死”都死不了呢?答案是这些煤矿已经破产过了。
提到“破产”这个词,还要回到十几年前。上世纪90年代,煤炭产能过剩,煤矿经营困难,陕西省的个别煤矿连续3年发不出工资。企业穷到什么程度?连买一把扫帚都要找矿务局局长审批。加上“三角债”的困扰,一些社会负担重、资源面临枯竭的煤炭企业举步维艰。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企业资源枯竭后职工的生存问题,国家出台了政策性破产的措施。从1999年到2004年,亏损严重、资源枯竭的煤矿分三批破产,并对职工实行一次性买断、提前退休、分流措施,保护了职工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使煤炭企业能轻装上阵。
有了破产政策,像铜川矿务局的三里洞矿、李家塔矿、桃园矿等煤矿,蒲白矿务局的马村矿、南桥矿等衰老矿井,彻底解决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办社会问题。但也有一些破产煤矿在“黄金十年”期间“起死回生”,大规模招工,不考虑资源枯竭和成本等问题,投入巨额资金扩大生产规模,而如今煤炭市场的急剧下滑使这些企业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
在本该结束历史使命的时候没有结束,只是借用破产之名套取了国家资金,但自身除由煤矿变成公司外,没有任何改动,这些“新瓶装旧酒”的企业陷入了“死”不了的尴尬境地。如,目前直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铜川矿业公司东坡矿、鸭口矿,蒲白矿业公司马村矿、白水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双龙矿。
市场倒逼企业改变
随着煤炭行业低谷期的延续,低迷的市场也在倒逼企业改变。
记者在陕西采访期间,延安车村煤业集团正在准备搬家。“从黄陵县尽快搬到子长县去。”薛忠强介绍。
该集团之所以搬家有两个原因,一是车村矿的资源快要采完了,今年年底就要闭坑,这个设计服务年限为42年的煤矿,提前12年完成了使命,现在该集团的煤炭主产区已经转到子长县。二是延安市以延安车村煤业集团为基础计划成立延安能源集团,除了煤炭以外还将涉及油、页岩气等能源领域,实现从“一业支撑”到“多业并举”的转变。
“今后我们在做稳煤炭的基础上,还要逐步向其他能源领域挺进。”薛忠强说。
延安车村煤业集团今年开工建设了1个年产120万吨的煤矿,此外,在子长地区还有1个年产300万吨的煤矿在建。“现在市场不好,在煤矿的建设方面要放慢步伐。”薛忠强说,“基于延安地区丰富的油、页岩气资源,企业未来有能力实现多元发展。”
除了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一些煤炭企业也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考核机制。
据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部长李德强介绍,目前矿务局下属的8个矿中,东区5个矿煤炭滞销严重,北区3个矿产销平衡。“东区5个矿受历史遗留问题、煤质差、售价低等因素影响全面亏损,所以该公司调整了对这些矿的考核办法,不再按照产量进行考核。”李德强说,“目前对这些矿改为考核安全指标和减亏指标。”
在李德强看来,该公司这样做也是顺应了市场的发展。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安全为天,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安全管理仍需加强。同时,东区贫瘦煤热值低,煤质较差影响售价,必须加强管理,提质增效。此外,东区5个矿在今后的发展中会不断萎缩,有竞争力的北区3个矿将不断扩大。
去产能如何实现?
从目前来看,指望煤炭企业通过主动降产量来实现供需平衡不太现实。对于目前在控制产量上遇到的困难,陕西煤监局一位工作人员建议,可以将煤矿每月检修时间延长。
“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是37亿吨,平均到每个月,产量大概是3亿吨。如果全国煤矿停产1个月,那么全年就减产3亿吨,但所有煤矿停产1个月是不现实的。现在煤矿每个月检修2天,如果增加2天,对煤矿的生产影响不大,但是相当于全年停产了1个月。”上述工作人员说。
他介绍,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煤炭企业产生“我减产了别人不减产”的担忧,如果真的能够付诸于实践,1年减产3亿吨煤炭或许可以帮助煤炭行业早日走出寒冬。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全国煤矿检修时间延长需要全行业的努力,更要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每个煤矿都有驻矿安监员,他们要监督煤矿切实停产检修。二是,大型煤炭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带头延长检修时间。三是,对于不按规定延长检修时间的煤矿实行制裁措施。”上述工作人员说。在他看来,要摆脱行业的困境必须依靠全行业的力量。
陕西省煤炭运销协会副秘书长、业务发展部部长韩建华则更多地呼吁各地要落实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从国务院层面来讲,已经发了几个文件,关键是要严格落实,特别是各地政府要落实。举个例子,国家规定计量费吨煤收取1元,现在是市里收一次,县里还要收一次。还有维简费,吨煤收取六七元,主要目的是维护煤矿的正常生产,后来国家发文要求取消这一收费,但现在榆林市还在收。”韩建华说。
韩建华还建议,作为煤炭企业,针对目前行业发展的现状应该根据国家的政策指向,考虑如何调整结构,如何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