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许厂煤矿机电队的2100名工人,承包了该矿的23项单项工程,全队职工收入增加20余万元。该队自然减员23人后,通过矿上内部市场化结算,实现了跨区队作业和多劳多得。
“‘人均优’是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关键。我们要把队伍精干、组织精练、素质精良作为着力培育和追求的核心。”淄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寿利说。
这里说的“人均优”是指用人少,人工成本低,但员工素质高。
该集团连续2年提出了“人员零增长”的目标,控制用工规模,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人工成本过快增长。截至4月底,该集团在册职工较年初减少589人。1月至4月,该集团经济增加值完成指标38.1%,利润总额预算完成率113.9%,实现了用工总数下降,主要指标不降反升的良好态势。
淄矿集团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到“十三五”初期煤炭产能达到4000万吨时,用工数量仍然保持在目前2万人的水平,做到增量不增人。
该集团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瘦身健体”活动。在所有矿井中推行集中核算制度,撤消区队层面的核算机构。在大力推行生产辅助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上,他们将一些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岗位和工作,全部交由外部人力资源承担,把队伍与组织建设的全部重心放到了经营管理和生产一线上。
大力推进“轻用工”管理,利用社会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用工成本高、养人包袱重等问题。该集团办公区、生活区的绿化和保洁工作,通过引入社会专业机构仅花费90万元,相当于以9名正式职工的费用完成了过去50多人的工作量。
在设备维修、工作面安撤等生产辅助业务方面,他们引入外部专业力量,杨家村煤矿将大采高工作面安撤任务交由专业公司承担,安撤面时间由过去的45天减为15天,每次可节约费用100多万元。
在新矿井建设上,该集团提出了“人均万吨”的效率标准,刚刚联合试运转的巴彦高勒矿井,探索应用了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无人值守开采装备,千万吨矿井定员仅为833人。亭南煤业较年初减少在册职工108人。截至5月末,该集团在册职工与年初相比减少675人。
素质精良是“精用工”的重要支撑。该集团连续8年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目前淄矿集团100%的区队长和80%以上的班组长达到了中专以上文化水平。职工队伍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获得中级职称的人员,与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初期相比,分别提高了50.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