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小南海水电站的十年环保博弈:薄熙来曾力推

2015-04-20 10:39:36 腾讯财经

停工的小南海水电站工地,如今已是杂草丛生。但一纸环评批复报告,让这个博弈十年之久的重庆市水电项目,再次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3月30日,国家环保部在一份环评批复中明确表态,不得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然而,就在两个月前的1月27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启动建设长江小南海水电站”是2015年的重庆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这是长久以来,有关小南海水电站的“反坝”、“挺坝”之争的最新动态。一边是重庆地方政府和央企三峡集团:2006年双方签订开发协议,计划总投资约320亿元,电站装机容量168万千瓦,是重庆投资最大、装机规模最大、发电量最大的水电项目。另一边,是环保部和环保人士:因为坝址身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定范围,建成后可能对珍稀鱼类造成毁灭性影响,这一项目被强力抵制。

环保部和地方政府,究竟谁说了算?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环保?胜负曾经几经反复。

早在2005年,环保部在溪洛渡等水电项目的环评批复文件中,就明确要求不再开发小南海。然而,重庆市认为小南海水电站将极大缓解重庆电力紧张、渝西缺水问题,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

多位人士告诉腾讯财经《棱镜》,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找农业部、环保部、水利部领导商量,重庆市环保局也曾一个月内四次进京协调项目。最终,2008年后,环保部又给小南海“开了绿灯”。

令人意外的是,5年后,“绿灯”又突然灭了。2015年3月30日,小南海再次却被环保部叫停。然而,这还不一定是最终结局。

4月10日,小南海水电站总设计师周良景在电话中对《棱镜》表示,他的团队并未接到叫停通知,并称项目的最终审批并不在环保部,“国务院都发文要求积极推进,环保部的批复和国务院冲突了。”

小南海水电站该不该建?会不会被停建?它又是如何一步步上马的?环保部的批复是最终的“判决”吗?目前,重庆市政府、环保部、三峡集团等相关方都选择沉默。

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环保与经济发展博弈的典型案例:满怀GDP冲动的地方政府,时而强硬时而又不得不“开绿灯”的环保部门,怀揣理想的环保主义者们,已经博弈超过十年。至少从目前来看,小南海的博弈还要进行下去。

建在自然保护区

“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峡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朱杨溪水电站、石硼水电站及其它任何拦河坝(闸)等涉水工程。”3月30日,环保部印发的《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明确使用了“不得”这样“禁令式”词语。

对于否决小南海水电站的原因,环保部称:“过去十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建设等因素进行了两次调整,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已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原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向《棱镜》介绍,为了弥补三峡工程对长江珍稀鱼类生存环境的破坏,2000年前后,国务院将原四川省长江合江——雷波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年,为了给处在保护区内的向家坝、溪洛渡两座大型水电站让路,国务院将保护区迁移调整至重庆三峡库区库尾到宜宾向家坝坝下的江段,还增加了赤水河干流以及岷江干流的宜宾至月波江段作为补充,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南海水电站的坝址——重庆市巴南区中坝岛位于调整后的保护区内。

翁立达介绍,长江上游的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如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都是适应流水环境的洄游鱼类,他们需要在较长的自然河道里生活、繁衍;包括圆口铜鱼、长薄鳅在内的众多经济鱼类的鱼卵则要在流水中漂流足够长的距离才能孵化。

“小南海水电站区域正是这些珍稀鱼类不可或缺的生态通道。一旦开工建设,将形成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堵住了洄游通道,长江上游的鱼类将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翁立达说。

2008年,我国鱼类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也撰文称,小南海江段关系到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的增殖,必须保持畅通无阻。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