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沙特和伊朗在台风口掰手腕,国际油价又颤抖了

沙特和伊朗在台风口掰手腕,国际油价又颤抖了

2016-01-06 16:52:3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吴昊  

中东地区,有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宗教文化,又是近代以来世界大国竞相表演的舞台,不断上演各利益方的情仇恩怨,更是矛盾冲突屡屡爆发的“台风口”。如今,沙特和伊朗再度交恶,让本就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掀起新一波的风浪,也让早已一蹶不振国际油价再一次陷入恐慌。

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尔1月3日宣布,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其原因是1月2日晚沙特驻伊朗使领馆遭伊朗示威者打砸、焚烧,“伊朗不仅没有为沙特使馆提供安全保护反而为示威者提供方便。”朱拜尔还指伊朗长期在沙特等国支持和培训恐怖分子,破坏这些国家的安全。

导火索:教派冲突引发的血案

沙特驻伊使馆被打砸的“导火索”是沙特在当天处决了包括知名什叶派教士尼姆尔在内的47名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2日晚,伊朗民众在沙特大使馆外举行示威活动,后演变为暴力冲突。沙特处死尼米尔后引起中东乃至全球什叶派穆斯林的抗议,也受到了一些国际媒体包括其盟国美国的指责:“德国之声”称,沙特执行死刑人数之多经常受到国际人权组织批评;美国《野兽日报》称,多数国家在新年展现出好的一面,而沙特却向公众展示酷刑,这种行为阻碍中东进步,除非得以改善,否则整个地区面临的动荡难以解决。

穆斯林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矛盾,从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接班人的争夺就已经开始,当前以逊尼派为主的沙特和什叶派当权的伊朗,两国积怨已久,其中既有历史、宗教根源,逊尼派和什叶派对于伊斯兰领导权的争夺,也有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油价等经济利益冲突,同时也是一千多年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在中东争夺地盘和发展空间的延续,而作为整个伊斯兰世界宿敌的以色列却不存在与他们争夺中东伊斯兰领导权问题,亦不触及两国核心利益。

近年来,美国从中东的退出导致了中东控制权出现“真空”,各方都想争夺领导权,宗教矛盾激化渐起,此次沙特和伊朗交恶,让这一矛盾更加呼之欲出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3日表示,沙特将要面对“神圣报复”,1月4日,巴林、苏丹宣布和伊朗断交,阿联酋宣布召回大使并降低伊朗的外交级别。

低迷的沙特经济和绝望的国际石油

伊朗与沙特不仅有在宗教上的矛盾,更是原油市场上的劲敌。

去年年底,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Luay al-Khatteeb在报告中表示,沙特的经济正面临着“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拆除”,会产生严重的后果。Luay al-Khatteeb称,2014-2015年世界石油价格的大跌使沙特王国占总收入77%-88%之间的主要收入来源严重崩溃,过去的两年,沙特已经宣布了自2007年以来最严重的预算赤字,政府也已被迫动用其海外储备并且发行了债券。随着伊朗经济制裁的解禁,沙特的经济则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年前伊朗就多次表示会在解禁后增加其原油产量,拿回过去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

新年伊始,沙特阿拉伯发出信号,表明正在为原油的长期低回报做准备。周一晚间宣布的通过削减支出、改革能源补贴以及私有化举措来压低目前逼近980亿美元预算赤字的方案,更加说明沙特坚持不减产的政策。由于沙特拒绝响应限制石油产量的呼吁,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朗也即将增产,再加上这两大产油国的交恶,有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或将继续。

再度躺枪后,油价何时痊愈?

受到中东两大产油国断交影响,国际油价1月4日出现久违的上涨,一度强劲反弹4%,但随后又迅速抹平涨幅,并重归平盘下方。原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认为,油价是否会继续走低,主要看中东局势是否会紧张到导致原油供给中断。原油市场主要是由供需平衡来决定的,短期价格回升不能代表会继续持续下去,但只要总的产量不减少,油价就不会再大幅度上升。

另有部分人士认为,虽然来自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不过2016年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油气需求也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在他们看来,沙特和伊朗关系已经没有缓和的余地,短期内不可能重归于好,近期国际油价将无回暖机会,石油行业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以最小代价维持市场份额。2016年,石油行业还需且行且珍惜。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沙特阿拉伯,伊朗,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