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美气候峰会,加速协同治霾

2016-06-08 13:33:27 5e

2016年6月7日,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在京召开,进一步推动中美城市在低碳发展的双边合作。来自中美政府、城市、企业以及NGO的多方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城市发展,一方面能够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政策和措施还会对空气质量的改善带来巨大的帮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在2015年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巴黎归来谈气候变化”中外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中国如果实现气候变化目标的话,会使解决雾霾污染降低42%。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气污染都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因此许多空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同样带有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清洁空气联盟曾发布的《“大气国十条”中煤炭总量控制政策的协同碳减排效应分析》研究报告显示,落实“大气国十条”中的煤炭总量控制政策,与基准情景相比,在2017年就能实现削减超过4亿吨燃煤,并带来6亿吨的CO2减排效益,相当于减少超过国家总排放5%的二氧化碳。

在区域发展的层面,清洁空气发展之路也同样将是低碳之路。2016年2月清洁空气联盟发布了由能源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以及清洁空气创新中心联合编制的《京津冀如何实现空气质量达标》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京津冀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仅靠末端治理是不能实现的,必须同时依靠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而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措施将会带来巨大的协同的碳减排效益。若实现京津冀地区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该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2012年相比可削减5100万吨,占总排放的5% ;如果京津冀2030年达到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其所采取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能够带来每年2.1亿吨CO2的减排,排放水平将会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19%。

事实上部分中国城市已经在积极探索开拓实现清洁空气、低碳发展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的三赢之路。深圳是我国首个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目前深圳已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PM2.5年均浓度35µg/m3),并提出了2020年力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PM2.5年均浓度25µg/m3)的目标,同时深圳还提出在2022年碳排放达到峰值。深圳的发展经验,同样是基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清洁交通以及末端治理等多重管理并用的发展模式。清洁化的产业结构还有效的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深圳2015年GDP增长8.9%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9%)。


(清洁空气管理措施领域和分类-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制作)

清洁空气创新中心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江苏、山西、深圳等都在开展协同控制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试点工作,并在构建协同控制措施库、协同效益评估工具以及技术应用指南,以支持更多的省市、区域开展协同控制的工作,将协同效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美两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领域的深入合作。6月8日,清洁空气创新中心(中国清洁空气联盟秘书处)将与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能源基金会、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合作机构联合主办“低碳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提升”分论坛。论坛的目的旨在促进中美两国城市的经验和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提升和低碳发展。论坛将探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途径、方法、策略、低碳技术和政策,与来自美国加州及中国广州、美国洛杉矶、中国兰州等的9个市区的市长及代表为中美城市推进低碳发展和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美气候峰会,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