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范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能源体制改革初探

2016-04-28 09:06:05 5e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研究一司巡视员范必做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能源体制改革初探》的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方针的体会。从我学习体会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在我们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研究最主要的对象。最早的萨伊讲供给创造需求。从当时来讲确实是对的,当时资本经济的发展、各种的创造、新的发明不断涌现,就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之后到上世纪20、30年代就出现了生产过剩,有供给了,但是需求不足,这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政府来创造需求,来消耗供给。凯恩斯用到上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滞胀。凯恩斯把萨伊调出来,说供给创造需求是有用的。凯恩斯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那时候就主张自由放任,政府要减少这些干预等等。

这时候就出现了供给经济学,最有效的应用体现在美国里根政府,叫里根经济学,还有撒切尔,叫撒切尔经济学,一直到1988年,保持了60年。当时带来的效应,美苏冷战最艰难的时候,说是军备,实际上武器都放在库里面,最主要的还是经济上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供给主义上的导向得到了圆满的设置。撒切尔解决了一个英国病,时好时坏,没有竞争力,撒切尔用供给主义摆脱了这些。

我们国家的供给侧改革也是这样吗?我认为差距比较大。先说共同点,对政府的改革,减政放权,中国不是某一种主义,要不就是凯恩斯主义,要不就是供给主义,供给侧改革也在做。凯恩斯是短期调整,供给主义是长周期的调整,我们实际上是长短结合地实现供给侧结构改变。

这个很简单,过程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在2014年12月9日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通过创新供给刺激需求,在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结构性改革。今年在全国人大12届四中全会上,把供给侧改革确立为“十三五”发展中心,大家都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主线,主线是什么东西呢?

给大家解释一下。因为在规划中包括内容,我们国家的规划,其实就是治国理政的大纲,我们国家在治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等各方面,所有的政策都在里面。

规划中要解决量的问题,规划满足阶段性特征,主题、主线、目标、任务、重大战略、重大举措,还有一些重大工程,这是作为一个规划来讲。这个规划里面有一个主题、主线,这等于是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然后才是目标任务。

我们看类似的主题、主线是什么,“十五”规划,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十一五”是调整经济结构,“十二五”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三五”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就出来了,转变发展方式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九五”规划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前后经历了20年。也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今天为止经历了20年。这20年转变得怎么样了,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因为当时“九五”规划提出,我们国家农业所占的比重比较高,二产业占比高,三产占了1/3。我们国家在GDP的贡献当中,三产已经占了2/3。所以说整个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方式,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另外各种新的产业,各种新的业态,都在不断地涌现。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准备改多少年呢?不知道。5年是起码的,因为这几年是党确定的主线。我们从供给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供给侧改革,为什么提结构性?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搞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历来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思想。一方面我们从供给侧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对既往的发展指导思想是一种继承。这个继承体现在结构性改革。大家看到我们过去以结构改革作为主线,“十三五”结构改革需要继续,社会调整需要继续,同时我们需要供给侧发力。

供给侧改革怎么改?经济学讲总供结合总需求,需求管理消费、投资、出口,因为需求管理比较快,特别是货币政策使用之后,经济速度过快了,各个方面过紧,物价上涨,把基本的建设项目放缓一些,通货膨胀马上就下来了。现在有同志说我们靠投资拉动,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少,我觉得这不太符合实际。因为中国到现在为止,全面小康还没有到来,我们是2025年到达中等发达水平,这个时候的投资是不可少的。

投资在这一轮的经济周期来看很明显。由于扩大投资,经济开始出现积极的因素,大家可以看3月份的数据,出现了很多积极的数据。供给侧的管理主要是两个角度,一个是生产要素,一个是产品和服务。古典经济学讲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生产要素就是我们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元素。那么土地、劳动力资本无疑是最基本的。之后通过发展、创新,企业家精神也是生产要素。在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上,还有产品、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高端消费品,这些是都是产品。这时候的供给侧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供给侧出现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叫做供给抑制。所有的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出现市场活力,市场对要素配置的能力变得短缺。比如说土地,土地有市场吗?在国外大多数市场,土地是可以自由交易的,但是我们不能。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实际上计划管理非常高,我们每年贷款规模管理,这些都是央行给各个银行下达贷款规模。你要贷款,对不起,我没有贷款规模,然而有贷款规模的,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这就是供给侧。资本市场需要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比如说市场IPO的,这些都是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作为劳动来讲,劳动力能自由流动吗?实际上我们的自由流动越来越难。户籍制度、房地产制度让你固定,农村的孩子到城市要买房。买房子要缴很多的税,这些都限制了劳动力。另外教育、医疗、养老,还有高端消费品,中国经常到国外去扫货,买高端消费品。问题出现在供给侧,如果它不能给你提供有效的供给,你的消费再有需求有用吗?没有用。你想买土地,能提供吗?提供不了。土地的供给侧是国家的,农民有,人家不卖给你。你想买各种期限的金融产品然而并没有。所有这些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出现在供给侧。由于供给侧的活力下降,由于供给侧各种体制的问题,使生产要素、产品,以及服务它的市场发育受到了抑制,供给抑制中,能源是比较典型的。

能源的供给侧是什么呢?先说能源的产品,能源的产品很简单,电、成品油、厨房用的天然气,还有暖气用的热。企业也用这些东西。供给侧是什么?就是电网公司,我们还有热力公司为我们供暖气。作为需求侧,我再有需求,我有选择权,你却没有选择权。你的供给侧就是这个。一个是能源的粗放利用,我们中国说粗放利用还真说不过去,中国有最先进的能源基础,最先进的核电、火电,最先进的光伏、风电。但是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仍然比较低。“十一五”、“十二五”确实降一些,比美国、日本、OECD国家偏高。能源为什么粗放利用?中国有最先进的技术,你为什么粗放利用?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的火电,从5亿千瓦到10亿千瓦,新装的火电技术都是最先进的,大容量、高参数,但是我们装机利用时间却在不断下降。虽然我们有非常好的火电技术,但是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为什么不能满负荷地发?因为要平均分配发电时间。5万机组跟5千机组是一样的,他们说这个是发电权,他们就分了,下面就执行了,这就带来了火电最优秀的机组运行效率在下降,类似的例子很多。

还有我们的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的能源优质化水平很低。大家看一下世界能源,油气占56%,煤炭占4%,中国是油气占23%,煤炭占66%,你要用煤炭,雾霾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那么进入油气时代,有没有希望。实际上全世界的油气已经是供大于求,可是我们传统的能源安全观不放,不能大踏步地走向油气时代,那么你的环境问题怎么解决?

再看一下我们的能源价格,价格跟需求最有关系,我们作为消费者,无论是公民,还是企业也好,我们最希望用便宜的东西。对比从北京市和美国,煤是4毛9,在美国是8毛3,还可以。用电的成本,企业家回去把你们所有用电上的钱,包括你请电力局吃饭的钱除以电表读数。我们看一下美国的供应用电是4毛多。再看一下油价,美国的汽油比矿泉水便宜。看一下天然气,我们是3块1毛6,美国是1块7。我们把纺织厂开到美国,把这个给总理汇报一下,美国的汽价、电价便宜,可以取代劳动力成本。美国之所以能发展制造业,是因为它的能源价格非常低。

我们来看一下油价,油价从140多美元降到40到60,这是我们的。再看一下我们的煤炭,这个是煤老板最赚钱的。2008年,然后开始金融危机,价格下去,之后这一块又是赚钱的时候,然后煤价开始不断走低。这个是上网电价,煤价从800多降到300多,降了一半多,我们的电价降了没有?不单没有降还上升。全世界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都在大幅度下跌,中国的制造业有没有享受到带来的红利?不能说完全没有,有一点,不是那么多。这对我们消费者来说,用能企业也好,还是我们公民个人也好,我没有话语权,也没有选择权?问题出在供给侧。

那么供给侧是供应方,是能源的供应方造成了这种高价。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产生的原因,一个是能源方面的资源沉淀技术。我们的资源产权,能源是跟自然界接触最紧密的,河流、矿产,都应该属于全民所得,但是开发权怎么授予企业的?流域开发权、采矿价都是授予,不是竞价。我们国内的油气供应不足,油气很大部分是来自三家。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油气资源是招标获得,中国是靠登记获得。过两天油气公司上市了,就变成了股民资产,你觉得这个合理吗?能允许吗?不能允许。所以没有竞价获得的资源是不能有二次市场的。全国人大的司法解释很清楚。所以占而不产,圈而不产,影响了油气的供应。

我们主要的垄断性行业也集中在油气、电网、油气管网,还有城市的油电气官网,所以价格很难反应供求关系。

整个能源行业还有一个特点,所有值结构是以国有制为主体,这个没有问题,不一定要国有经济为主体,而能源行业恰恰在供给方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什么吃大锅饭,大而全,整个能源不断地扩大投资规模,但是给国家的投资汇报很低,大概是0.4。

那再回来就是财税体制、政府职能,就不详细讲了。

供给侧改革,涉及到能源怎么改,落脚点还是改革,改革方向有计划体制、市场体制,还有并存双轨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国家是单一的市场体制,这一块能源的改革还是要坚持这个方向。供给侧不是改某一个环节,要进行全产业链的改革。所以2016年来讲,我们国家供给侧改革重点是解决政府,降低成本。

最后总结一下,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解决问题,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源都出现供给抑制现象,直接的原因体现在政府管理过多、行政审批等等,供给缺少选择权,集中度过高。

这是今天介绍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