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一是6月21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揭示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达峰,并将呈现下降态势。二是5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9.8%,水电增长较多。
三是2018《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煤炭产量为77.3亿吨,比上年上涨3.4%,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5.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四是媒体6月20日报报道,英国储能初创公司计划提供“免费”储能系统,中国应当追踪这一创新以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
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达峰,并将呈现下降态势。报告预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至44.7亿吨标煤,到2030年,将下降至41.8亿吨标准煤,而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8.7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值得关注的是,受中国的减煤增气政策推动,天然气成为中国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未来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仍将呈现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有望增长至超过8000亿方,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至超过25%。基于此需求预测,未来30年,中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将从以油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天然气为主,预计到2050年中国进口天然气将增至超过6300亿方,进口依存度达到78.5%。
“中国的能源转型与安全需要国际市场。”报告项目组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强在指出,由于天然气生产、销售和传输的技术经济特点,天然气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配套来保障稳定供给,且比石油、煤炭、电力等更容易受外来冲击和人为干扰。因此未来30年,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来自天然气。中国有必要加强国内天然气输配能力建设,探索新型陆海联运天然气运输方式,推动国际尤其是亚太天然气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以此提高国内市场的天然气可及性。
就电力消费而言,报告认为,未来30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高耗能商品需求下降,电力需求将也将呈现下降态势,预计将从2017年的约6.4万亿千瓦时下降到2050年的4.47万亿千瓦时。中国无疑将出现电力产能过剩,目前,中国东北、环渤海、西南地区已经出现电力过剩,未来随着中国新常态的持续,报告认为,电力进一步过剩几乎是肯定的。报告提出建议,中国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建设区域性电力交易中心,与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远东、蒙古、朝鲜、中南半岛国家等国开展电力互联互通合作,实现共赢局面。作为中国能源投资者应当重视这一预测,未雨绸缪以免投资损失,同时手紧中国能源需求仍在增长的机遇调整能源结构,尽管中国能源生产或早或晚过剩,但过剩的只能是有污染、排放温室气体的化石能源,而清洁可再生能源比重仍将增长,这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和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国家统计局5数据,全国5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5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39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水力绝对发电量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核能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风力绝对发电量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太阳能绝对发电量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从环比来看,5月份全国发电量环比增加335亿千瓦时,增长6.56%;火电发电量环比增加137亿千瓦时,增长3.62%;水力发电量环比增加222亿千瓦时,增长31.62%;核电发电量环比增加20亿千瓦时,增长9.26%;风电发电量环比减少43亿千瓦时,下降13.11%;太阳能发电量环比持平。2018年1至5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26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其中,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19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水力绝对发电量3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核能发电量1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风力绝对发电量1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太阳能绝对发电量3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3%。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有所加快,用电量增加,再加上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最大用电负荷将会比去年明显增加,部分地区有可能会出现高峰时段电力紧张情况。1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5月份,高温天气提前到来,当月全社会用电量55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增速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1-5月,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6%、7.7%、15.1%和13.9%。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5.6%,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4个百分点,制造业31个类别中28个行业用电有不同程度增长。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两位数以上较快增长,一些新业态用电量较少但增长很快,比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66.0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63.26%,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207.06%。初步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最大用电负荷将会比去年明显增加,部分地区有可能会出现高峰时段电力紧张情况,但只是区域性、时段性问题,从满足全社会总量需求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电力供应能力是充足的。发改委表示,为积极应对今年的迎峰度夏高峰,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制定针对性的保障措施。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提升调峰能力。也就是要指导各地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入手,在发电侧推动落实一定能力的调峰和应急储备机组,在需求侧组织可调节或可中断用电负荷,以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二是促进稳发稳供。一方面是加大清洁能源发电力度,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另一方面指导发电企业加强发电燃料保障,做好设备运行维护,促进电力稳发稳供。三是统筹资源配置。在指导电网企业优化运行方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效率的同时,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电力跨省跨区的余缺互济。
四是做好应急预案。细化实化各项保障措施。特别是电力供需形势严峻的重点地区,要强化底线思维,做好应急准备,加强预案演练,保证在出现供需缺口时,优先保障民生等重点用电。
据新公布的2018《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煤炭产量为77.3亿吨,比上年上涨3.4%,中国占世界总产量的45.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产量亿吨以上的国家有10个,按数量排序为,中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德国、波兰和哈萨克斯坦。前十名国家顺位与上年相同,其中澳大利亚、德国和波兰煤炭产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余国家煤炭产量均有所上涨。2017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为37.3亿吨油当量,比上年上涨1.0%。其中,中国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46.4%,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韩国超越南非成为全球第六大煤炭消费国。消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德国和波兰。中国2017年煤炭消费量反弹,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中国应当努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据媒体6月20日报道,ThriveRenewables公司和AuraPower公司计划启动一家合资企业,为英国企业提供使用储能系统来削减电费的机会,无需额外费用。这家合资公司计划免费为英国大中型能源用户安装和使用电池,以换取收入。这两家公司表示,拥有2MW的电池储能的用户可以通过15年的标准合同节省超过100万英镑的费用。他们正在寻求与每个月消费约5万英镑或更多的电力企业合作,这样的公司能够以稳定的消费和闲置的进口能力来购买电力。
ThriveRenewables公司总经理MatthewClayton说,我们正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我们承担投资风险,开发管理并运营电池储能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双方的回报。AuraPower公司总监SimonCoulson表示:“我们已经与包括大型乳制品厂商、食品加工商和瓷砖制造商在内的多家客户进行了高级会谈。ThriveRenewables公司拥有并经营104MW风电、水电和太阳能的资产组合,而AuraPower公司的储能项目包括部署布里斯托尔附近的15MW电池储能系统,以及部署在埃塞克斯郡的Nevendon的10MW电池储能系统。中国应当追踪这一创新,以发展中国储能产业并以此将不稳定、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稳定高密度优质能源以促进中国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降低弃水、弃风、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