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一是国家统计局传出信息,2018年上半年,中国能源供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二是IEA统计,中国超过全球能源投资总量的1/5。三是6月份中国清洁能源发电普遍增长,四是爱尔兰下议院各党派一致通过化石燃料撤资法案,爱尔兰共和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放弃投资化石燃料公司的国家。四是全球微电网装机容量近25吉瓦。五是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微电网系列标准宣贯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媒体7月20日透露,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负责人介绍,2018年上半年,中国能源供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上半年,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有序推进,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9%,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原油产量同比下降2.0%,降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日均产量仍保持在52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非常规天然气快速发展,同比增长8.0%,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在经济运行、电能替代、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用电需求旺盛,电力生产延续一季度较快增长态势,发电量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增速再创新高,同时电源结构继续优化,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占全部发电的10.8%,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成效,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3.4%。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5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约1.3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约3.2%,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全年下降3%以上的目标任务。此外上半年中国能源进口较快增长,原煤进口1.5亿吨,增长9.9%;原油进口2.2亿吨,增长5.8%,;天然气进口4208万吨,增长35.4%。
据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公布数据,中国能源投资超过全球总量的1/5。全球能源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能源效率的板块增长一枝独秀。尽管支出下降了6%,但电力行业再次吸引能源投资的最大份额,连续第二年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因为能源正朝着更大的电气化方向发展。
去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为1.8万亿美元,比2016年下降2%。电力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而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则投资7160亿美元。
而投资成本降低持续影响投资趋势。光伏占全球能源投资总额的8%,光伏项目单位成本平均降低近15%,这主要得益于组件价格降低和转移至低成本区域发展。投资达到新高。技术提升和政府投标方案刺激经济,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截至2017年已获得的光伏项目在过去的5年中增长超过3.5倍。中国依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资地,超过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能源投资增长驱动主要源于低碳电力供应和网络以及能源效率。2017年新增煤电厂投资下降55%。美国稳步保持第二大投资国。欧洲占全球能源投资份额约15%。全球清洁能源研发投入最终呈上升趋势,政府低碳能源研发和开发支出估计在2017年增加了13%。经过多年的减少和停滞,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增长。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开发支出的大部分增长都是由北美推动的,超过了欧洲和日本的下降幅度。但可再生能源投资出现下滑,尽管可再生能源产量不断增加,但去年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在经过几年的增长后出现3%的下滑,今年可能进一步下滑。此外,中国决定削减新太阳能发电厂的补贴,并限制新项目的数量,这些措施都增加了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放缓的风险。专家担忧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增长有可能放缓。
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6月份数据,因6月全国平均气温20.7℃,较常年同期偏高0.8℃,仅次于2005年,为历史第二高。在工业用电需求旺盛、高温和电能替代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发电量继续较快增长。6月份,发电555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日均发电185亿千瓦时,环比增加9.4亿千瓦时。1至6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3%,清洁能源发电普遍增长,6月太阳能发电增长21.1%,加快6.3个百分点。风电增长11.4%,恢复两位数增长。核电同比增长19.3%。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的10.8%,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水电增长3.7%,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6月份火电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增速明显加快,电源结构继续优化。
据媒体7月16日报道,爱尔兰下议院各党派一致通过化石燃料撤资法案,爱尔兰共和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放弃投资化石燃料公司的国家。
根据该法案要求,爱尔兰战略投资基金将尽快出售其在煤炭、石油、泥煤等企业80亿欧元的投资。预计撤资期限为5年。化石燃料撤资运动迅猛开展,已撤出数万亿美元的投资额,撤资方包括大型养老基金、多家保险公司、纽约等城市、教堂、高校等。撤资支持者表示,就现有的化石燃料储量而言,一经燃烧,必然会造成灾难性气候变化,所以继续勘探、生产更多的化石燃料既从道义上说不过去,也面临经济上的风险。
化石燃料撤资法案预计很快也会在上议院通过,今年年底之前或将具有法律效力。目前爱尔兰国家战略投资基金在150家化石燃料公司持有超过3亿欧元的投资额。独立议员托马斯•普林格尔(ThomasPringle)提出了该法案,表示撤资行动强调了需要停止向全球化石燃料行业投资,不让它继续拓展版图。如果想要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那么化石燃料行业必然会在政府引导下衰退。爱尔兰开始撤资,是向外界传达明确信息,即爱尔兰人民和国际社会已经准备好超越目光短浅的既得利益层面来思考,并为之付诸行动。
国际发展慈善组织Trócaire的执行董事艾蒙˙米汉(ÉamonnMeehan)表示,爱尔兰议会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需要加快淘汰化石燃料。该法案把化石燃料公司定义为20%及以上的营收来自于勘探、开采或精炼化石燃料的公司。法案也允许继续投资这些公司,前提是投资要帮助公司从化石燃料业务中转型。起草这项法案的是非政府组织全球法律行动网(GlobalLegalActionNetwork)的格里˙利斯顿(GerryListon),他表示各国政府如果继续给予化石燃料行业资金支持,那么它们将无法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现在世界各国应当积极响应爱尔兰的号召,从化石燃料领域撤资。这或许会对爱尔兰火力发电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应当关注这一趋势以免重大投资损失。
据新华网7月19日报道,17日至18日,由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微电网系列标准宣贯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讲解了《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和微电网的发展现状,剖析了“界定清晰、定位明确、分类指导、市场引导、政策扶持、有效监管”的编制原则,详细讲解了“办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办法”的适用范围、并网型微电网的定义与界定、微网的投资主体与一体化运营、审批程序、电力市场、政策保障、责任主体等方面进行了解读。而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并网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的解决方案之一。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微电网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微电网技术标准、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研究与应用”专题成果,并参与《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的编制及政策措施制定。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了微电网标准化体系,目前微电网相关标准已立项31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中电联标准16项。
据媒体7月18报道,全球微电网装机容量近25吉瓦。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本周发布微电网研究报告称,自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微电网项目产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开发了10204.5兆瓦。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地区7779.4兆瓦,但该地区的微电网项目数量是亚太地区的两倍,达到1105个。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已跟踪微电网项目数量达到2134个,累计产能达到24.98吉瓦,包括正在开发中的微电网容量和239个新项目,累计增加产能959.7兆瓦。虽然亚太地区和北美仍然占据所有微电网容量的近四分之三,但拉丁美洲在这次更新中增量最大,增加了363.5兆瓦,与之前的版本相比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也应当关注微电网发展,以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并保障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