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一是《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版公布,世界能源需求增长,而且碳排放在连续3年降低后重新增长,令人担忧。二是国际能源署(IEA)称2017年全球能源投资下降2%,连续第三年呈下降趋势,全球能源投资严重不足。三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206万千瓦,同比减少30%;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1224万千瓦,同比增长72%。四是2018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
据媒体8月1日报道,刚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版显示,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带动下,全球能源需求在2017年继续增长;由于经合组织国家工业活动加快以及中国一些能源密集型产业产量回升,能源效率方面成果产出有所放缓;由于印度和中国的需求不断增长,煤炭消费量在过去4年来首次增加。特别是中国需做好应对能源需求增长。因为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了3.1%,连续第17年居能源增量之首。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3.6%。
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BobDudley)表示,2017年,能源市场的结构性力量将继续推动全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型,但要警惕一些周期性因素让过去几年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放缓甚至是倒退。碳排放在经过了三年的低增长甚至是零增长后出现了显著增加。去年煤炭消费量增长了1%,即2500万吨油当量,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印度(1800万吨油当量),而中国的消费量在2014年至2016年的连续下滑后有所回升(400万吨油当量)。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Dale)认为,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能源增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应有所准备。BP的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了2.2%,高于其过去10年均值1.7%。其中,全球石油需求增长1.8%。去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了3.1%,连续第17年居能源增量之首。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3.6%。在石油方面,2017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8%,为历史最高值。这也意味着国际油价的变化对中国影响巨大。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达到960亿立方米;产量增长4%,达到1310亿立方米。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以来最快的增速。中国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是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中国政府推行鼓励煤改气的政策,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5%。中国占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32.6%。同期,天然气贸易增长了6.2%,达到63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贸易的增速超过了管道天然气。戴思攀认为,由于中国环保目标的设定,大量工业用户需要完成煤改气工作,这会增加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他看来,目前中国天然气储存设施、运输网络仍存在短缺,需要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有足够天然气储备来应对冬季供暖需求。
数据显示,2017年以风能、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增长也很强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7%,即6900万吨油当量,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增长,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总量的份额由7.4%增长至8.4%。中国引领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增长的36.0%。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消费增长最快,达76%。同期,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2500万吨油当量,创下中国有史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国的煤炭消费在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出现增长。但专家认为,未来中国的电力用煤将逐步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将大幅上升。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应对能源需求增长,保护环境。
据媒体报道,国际能源署(IEA)近日称2017年全球能源投资下降2%,连续第三年呈下降趋势,全球能源投资严重不足。2017年全球能源投资为1.8万亿美元,比去年下降2%。其中大部分为电力行业投资的减少,国际能源署(IEA)将2018年称为“电力年”以引起对该问题的关注。全球经济的电气化进程尤其强调需要更高的发电能力,而太阳能发电方面增加的投资不足以抵消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方面减少的部分。化石燃料方面的投资小幅上升,但仍保持较低水平,仅相当于2014年投资的三分之二。从地域来看,中国吸引了最大份额的能源投资。现如今中国的能源活动更加注重清洁能源的发展。在中国低碳电力供应及其网络以及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投资在拉动整体能源投资上的作用愈加突出。2017年,投放在新建燃煤电厂上的资金下降了55%。2017年,印度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首次超过化石燃料发电的投资,国际能源署认为或许能源转型的速度将超过人们的预期。未来仍将面临许多挑战。化石燃料占能源总投资的比例实际上略有上升,达到了59%。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为3000亿美元,占发电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下降了7%。并且投资减少的部分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下降。国际能源署(IEA)还表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在2017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太阳能投资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技术进步和政府招标计划正在促进一些市场新项目的规模经济发展,在中国以外的新兴经济体中,截止至2017年,过去五年内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平均规模扩大了4.5倍,与此同时,陆上风能的发展规模扩大了一半。
但是,核能的衰落将给可再生能源带来更多的负担,将这一缺口带进低碳的未来。鉴于新核电投资大幅下降至五年内最低水平,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强劲投资对促进低碳发电便更为重要。国际能源署还表示,新核电站的开工建设依然缓慢。国际能源署称,尽管欧洲在历史上一直引领着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但核电站的退役已经抵消了40%以上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
据媒体8月1日报道,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206万千瓦,同比减少30%;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1224万千瓦,同比增长72%。光伏电站装机量同比减少,光伏企业业绩也受到影响。从已公布半年业绩预告的30家国内光伏上市企业)看,虽有九成企业盈利,但是业绩增幅明显放缓,三成企业业绩出现下滑。到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5451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12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4190万千瓦。2018年新增光伏装机预计35GW或以上。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1至6月国内多晶硅产量14.3万吨,同比增加20%以上;硅片产量50GW,同比增长28.2%;电池片产量39GW,同比增长21.9%:组件产量42GW,同比增长20%,各项环节均实现正向增长。专家认为下半年受政策因素冲击,装机量和光伏组件的出货量或许都会呈现下滑趋势。
据媒体7月31日报道,中国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形势持续好转,弃电量和弃电率“双降”。上半年有18个省(区、市)没有弃风限电,有22个省(区、市)没有弃光限电。弃风、弃光率均超过5%只有甘肃、新疆两地区。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加快。戴思攀指出,中国引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球增长的36%。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全部发电量的26.4%。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水电装机3.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919万千瓦),风电装机超过1.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634万千瓦。弃风、弃光现象持续好转,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18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3亿千瓦时,弃风率8.7%,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弃光电量3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亿千瓦时,弃光率3.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透露,清洁能源消纳成效明显。上半年金沙江中游送广西、扎鲁特至青州及“大气污染防治”12条输电通道全面建成,张北基地送电北京、乌东德送电两广输电通道开工建设。跨区、跨省送出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4%、20.3%,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1.1个、13.4个百分点。全国弃风率、弃光率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0个、3.2个百分点。为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的通知》,支持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电力用户与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展市场化交易。尽快建立清洁能源配额制,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应按要求承担相关责任,落实清洁能源消纳义务。
综上所述,中国应当增加对能源投资特别是对清洁可再生能源投资,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并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