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多种措施并举

2018-08-29 13:21:26 china5e   作者: 秦京午  

近日重要与能源新闻,一是8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二是媒体8月21日报道全球海上风电去年年增长率高达94%,2020年实际并网数或超5GW。三是中国煤化工发展获得阶段性成果。

8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措施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会议决定有序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1个试点省份外,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5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推广省份将增加至26个。为发展绿色能源,并消化部分粮食品种过多库存,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会议提出,坚持控制总量、有限定点、公平准入,适量利用酒精闲置产能,适度布局粮食燃料乙醇生产,加快建设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开展秸秆、钢铁工业尾气等制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会议决定今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份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目前中国推广使用的是E10车用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201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科学合理把握粮食燃料乙醇总量,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根据上述文件要求,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始推广,2019年实现全覆盖;2020年,除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工业生产用油外,全国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6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根据文件要求,天津市从2018年8月31日前开始推广,9月30日实现全市封闭运行,除军队特需、国家和特种储备、工业生产用油外,全市区域内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汽油。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目前没有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一些地方主要是受自身的条件限制,还有一些省份此前已经用甲醇等燃料做了替代,当前推广的地区主要还是在东中部环境压力比较大的地区。推广乙醇汽油有望给“蓝天保卫战”添助力。在国际上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由来已久,包括美国在内的40个国家和地区早已推广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年消费乙醇汽油约6亿吨,占世界汽油总消费的60%左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消费国,主要原料为玉米。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数据,2016年全美生物燃料乙醇总产量达4554万吨。通过立法,车用乙醇汽油在美国应用已实现全覆盖,有效提高了能源安全水平,减少了机动车有害物质排放,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4350万吨。但曾引发玉米涨价,舆论指责富人汽车抢了穷人粮食的指责。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机动车污染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形势紧迫。2017年,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负责人曾指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以及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对此,韩晓平认为,目前中国原油对外的依存度较高,如果推广添加10%乙醇的汽油,能源对外依存度也将会相对下降,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同时,乙醇主要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燃烧会更加充分,能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也能减少颗粒物的形成,车用乙醇汽油是当前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选择。

据媒体8月21日报道,2017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43GW,同比增长94%,累计装机量达到18.81GW,同比增速达30.8%,占风电累计装机量的3.49%,预计到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51.77GW,届时将占风电累计装机量的6%。未来5年海上风电装机累计装机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远高于陆上风电10%左右的年均累计装机增速。欧洲海上风电项目不断向离岸更远,水深更深的区域发展,2017年平均离岸距离和水深为41千米和27米,目前已核准项目最远的离岸距离已经达到200千米。各国政府通过前期的政策扶持引导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走向成熟后引入电价招标机制发现市场价格,英国2017年的海上风电CFD竞标电价低至57.50英镑/兆瓦时,与2015年首次CFD竞标电价相比下降50%。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核准项目16个,规模达到4.5GW;开工项目数14个,规模达4GW,之前开发进程相对较慢的广东、福建已经迎头赶上,核准与开工项目数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近来沿海各省均提出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0年实际海上风电并网数有望大幅超出能源局规划的5GW,分析认为,对标欧洲,国内海上风电的项目规模与风机功率均有大幅提升空间,对应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存在持续下降空间。国内目前海上风机4MW占主导地位,随着大功率风机的逐渐量产,未来2至3年内5至6MW风机有望成为主导,5MW以上直驱永磁是主流。专家认为中国海上风电竞价模式将引导行业降低成本但较难出现单纯对产业链压价的恶性竞争。中国应当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因为靠近负荷中心便于消纳。

据8月23日经济参考报报道,经过多年的奋力攻关,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日渐成熟,成功打开煤炭变为油、天然气、烯烃、乙二醇等各种化工品工艺,探索出一条替代石油、煤炭洁净高效利用之路,在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的情况下,战略价值正在显现。在鄂尔多斯市,目前以煤炭生产柴油、石脑油等油料和天然气、甲醇、烯烃(乙烯、丙烯等材料)、乙二醇等化工品的技术已经成熟。现代煤化工技术突飞猛进,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和项目投产。该市有着全球首条、也是目前唯一煤直接液化制油工业化生产线,由神华集团投资上百亿元兴建,自主开发出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成套技术和催化剂。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获煤直接液化技术发明专利108项,核心技术已获美国、俄罗斯、欧盟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目前该项目第二、第三条生产线的建设计划正在推进之中。同时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也不断跃进。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汇能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是中国批准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2015年以来,年产4亿立方米的一期工程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和运行,今年5月年产16亿立方米的二期工程也开始建设。除了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以煤炭制取石墨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技术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奥集团开发出用低热值煤提取石墨烯的技术,一期1000吨石墨烯生产项目于今年3月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动工建设。项目总经理曲波说,3吨低热值煤可提取1吨石墨烯粉体,一期工程预计在今年8月投产,将填补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在国家级示范项目的带动下,过去几年里,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呈大型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去年底,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的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国家级示范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每年可转化煤炭800万吨,设计年产360万吨甲醇、137万吨烯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化工一体化项目。内蒙古伊泰集团联合中科院、神华集团、潞安集团合资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和高效催化剂,所建的16万吨/年煤间接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自2009年试产成功以来,已经成功运营9年,而且近几年经过技术升级,该示范项目的年产能已经提高到20万吨。北京控股集团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久泰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续建项目、新奥20万吨/年稳定轻烃项目……随着一个个项目启动建设和投产,去年末,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000多万吨。随着内蒙古和宁夏、陕西、新疆等地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项目投产或推进建设,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品也正向纤维、树脂、橡胶等合成材料和中、终端产品延伸。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永旺说,中国的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推进石油替代和煤炭清洁利用战略意义重大。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技术提升,现代煤化工的市场竞争力上已经可比肩石油化工,在替代石油、煤炭洁净高效利用上的战略价值日益显现。随着技术的改进,煤制油成本也不断降低。伊泰集团董事长张东海以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工业示范项目举例说,最初,1吨催化剂可生产油品500多吨,现在最高可产油1500多吨,每吨产品的综合水耗由最初设计的13吨降为6吨,综合煤耗由5.54吨降为5.2吨。参照国际原油价格测算,该示范项目在原油价格高于50美元时即可盈利。企业家们表示,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和产业规模壮大,煤耗、水耗、生产成本、单位产能投资额等指标均有继续降低的空间,能源转化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但中国北方缺水地区发展煤化工,水是最大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减少水资源消耗。

综上所述,中国应当以多项措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替代品,发展天然气和乙醇汽油,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