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加速新能源开发前景乐观

2017-02-20 10:42:24 5e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较多,一是核能十三五规划公布:2020年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达8800万千瓦。二是氢能源取得科技突破。三是中石化重庆南川4口页岩气探井试气,测试井日产量均超过20万立方米。四是2月15日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7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五是中国能源局官员预测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年均增长将达到4250万千瓦。

据媒体2月15日报道,国防科工局国防科工局在京召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宣贯会,明确了“十三五”的发展目标,部署了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核心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丰硕,核能发展势头良好,核领域多双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退役治理成效显著,安全风险隐患逐步消除,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创了核工业可持续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核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刘永德就《“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发展计划司有关负责同志对《“十三五”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做了系统宣贯,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国家部委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并就规划实施发表了意见建议。

王毅韧表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署联合预测,到2050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番,发电比例将达世界发电总量的17%。但目前中国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

截至目前,《“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十三五”军工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治理规划》《“十三五”军工核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核应急规划》等均已正式印发。依据这些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将有重要使命需要完成。首先是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加强核科技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核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其次是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动核科技进步。实施以示范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系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解决长期制约我国核工业的瓶颈短板。

此外还有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效能。通过提升国内天然铀保障能力,加大海外铀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核燃料产业布局,补齐核燃料短板,进一步提高核燃料循环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核技术应用,壮大核产业规模。重点加大核技术在农学、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好地将核技术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加快退役治理进程,消除安全隐患。完善放射性废物治理能力体系,实施“废物入库”行动,基本实现已处理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的目标。确保核工业安全发展。健全完善核应急体系,推动核安保能力整体提升,保障核工业安全万无一失。推动核工业“走出去”。不断深化核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全产业链“走出去”,主动引导核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深化核工业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中央对核工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核工业顶层设计,加强政府管理,推动核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铀矿勘查、采冶改革,推动核燃料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企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核退役治理工作机制等。另悉,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投运7台核电机组。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共35台,运行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约2.04%。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各运行核电厂严格控制机组的运行风险,继续保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运行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的排放量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所测出的环境空气吸收剂量率在当地本底辐射水平正常涨落范围之内。

据2月16日媒体报道,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中石化重庆南川4口页岩气探井进行试气,中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日前对重庆南川区平桥南区域内4口页岩气探井进行试气,测试产量均超过20万立方米/日。重庆南川区平桥南区域内4口探井中,焦页197-4HF井无阻出气量达到41万立方米/日、通过油嘴控制后测试产量2vb2.5-30.9万立方米/日,压力20.7-21.3Mpa且呈缓慢上升趋势,超过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功勋井焦页1井23万立方米/日的测试产量。据悉,南川平桥南属涪陵页岩气二期产能建设范围内区域,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8座钻井平台、探井33口,计划建成产能6.5亿立方米/年。

日另据报道,四川省公布了《关于四川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了2017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的总目标,并提出着力培育壮大页岩气、石墨烯重点产业,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四川页岩气产业也有望乘此 “东风”得以进一步发展。据记者了解,目前四川页岩气产业已然初具规模,2016年四川省建成页岩气年产能35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达到25亿立方米以上。另外,2016年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生产页岩气超23亿立方米,日产气量达700万立方米。

据西南油气田有关人员介绍,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6年产气量已超23亿立方米,加上昭通区域产量,中国石油在川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5亿立方米,全面完成实施计划。据悉,下一步中国石油也计划今年加大在四川省页岩气的开发力度,并已制订在2020年前新增100亿立方米页岩气的产能计划。

据河南日报2月16日报道,从全省最大的石墨烯研究联盟——河南石墨烯研究联盟传来消息:一种新型的能源——氢能源,经过河南学者的长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氢能源研究获得重大进展。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仲毅、李保军教授经过长期努力,在高效制氢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该课题组运用纳米技术,构建了具有顺磁结构的片状核壳结构催化剂,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样品,并将其应用到硼氢化合物产氢中,得到了不含一氧化碳、氨气等毒性杂质的高纯氢气,最终实现了长时间连续产氢。该课题组发挥在工业催化研究经验丰富的优势,对新设计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开发了一些节能高效催化产氢工艺,完成了实验室演示实验。

该课题组的突破性进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已经在一流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涉及工业应用的成果正在考虑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开发的是钴基催化剂,属于非贵金属,将极大提高制氢效率、降低制氢成本。从一开始,课题组的研究就奔着降低成本,使氢氧燃料电池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生活。由于氢能源效率高,无污染,还可以通过氢能把太阳能、风能储存起来,实现连续稳定易于输运地供应能量。在太阳能、风能发电与氢氧燃料构成的系统中,氢气的生产、储存和释放具有关键的作用,实现高效稳定生产高纯氢,将会为新能源的发展(例如新能源汽车等移动电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

另据据新华社电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日前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年均增长将达到4250万千瓦,约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装机规模的一半左右。初步测算,整个“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总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届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0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80万吨,年节约用水约38亿立方米,带动就业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李仰哲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导向的管理体系,主要是明确各级政府及主要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责任,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标为导向的能源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开展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等。综上所述,中国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乐观。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