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布伦特油价一度跌落到9美元/桶。
这一年是朱学谦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的第4个年头,工作时间不算长,却也经历了一次职业变动,从胜利油田管理局采油院压裂室调到中原油田地质院。危机爆发时,朱学谦还在石油勘探研究一线,贫油的中国还需要探明更多的石油储量。
2007年全球石油供需失衡加上投机资金炒作,推动国际油价一路暴涨至150美元/桶。以致到了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国际油价遭遇暴跌。
这一年是朱学谦调任中国石化石油探勘开发研究院的第3个年头。中国的天然气市场于2003年开始商业化历程,2005年进入蓬勃发展期,危机爆发时,朱学谦还在与中国的天然气产业一道处在边学习边摸索阶段,不过她观察到,这次危机其实对石油市场影响并不大,油气田关井数量很少。
2014年全球经济低迷导致需求疲软,而美国页岩油产量攀升导致石油供应量上升,全球石油价格暴跌。
这一年是朱学谦接手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开发规划研究所所长一职的第3个年头,“石油行业是国家支柱性产业,国内勘探开发一定要讲责任、有担当,海外经营则更注重效益”,国际油价的涨跌直接影响中石化集团海外油气开发效益,她和团队需要针对油价震荡给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2014年9月,国际油价从110美元/桶跌至60〜70美元/桶附近,当时朱学谦团队判断油价重回上百美元一桶的时代已不可能。在朱学谦的带领下,团队开发了 “低油价下油气开发规划决策与优化系统”技术和配套软件,该项技术于2015年在中石化集团科技部立项,经过2年多的试用和反复修正,于2017年基本成熟。仅2017年一年,这套技术就为中石化节约海外投资123亿元。目前该技术已经应用到中石化集团在海外的每一个项目、甚至每一个油田的效益产量研究上。
2020年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国际交通切段、航运暂停,石油需求骤降,加之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争抢国际石油市场份额等多重因素,引发国际油价暴跌。4月20日,WTI原油期货5月合约结算价暴跌至-37.63美元/桶,历史性地创下负值交易纪录,将石油市场的震荡引爆至新高点。针对这次石油危机,朱学谦团队开发的以投资优化组合、效益产量评价、弹性配产为核心的优化决策技术发挥了显著作用。
“这套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模型,横轴是油价,纵轴是可开的油井数量或效益产量。理论上这个模型可以做到一美元一调节,也就是油价每下降或上涨一美元,有多少井可以开,开哪些井,我们都可以很快拿出一套方案。但是真正开关井并非像开关自来水管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基本是5美元一台阶做方案”。据朱学谦介绍,中石化在海外24个国家都有石油开采业务,针对这次的油价暴跌,中石化在北美的关井数量要多一些,中东因为石油开采成本较低未受太大影响,在非洲的一些油井已经在论证是否需要关井。
“参谋”需要“硬实力”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定位是中石化的“参谋部”,朱学谦带领的海外开发规划研究所就是中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参谋”。因为有之前几年不断验证改进的那套规划决策技术,在决策建议上,如何应对此次石油危机,朱学谦团队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般手忙脚乱。
但要当好“参谋”一角远非一日之功。
“我个人不太倾向让年轻的学生一毕业就干战略规划工作,没有一线的工作基础,搞战略的话就太容易脱离实际了,所以在油田的时候,搞规划战略的人,基本上是在基层的科研所锻炼了5年以上才会调到规划岗。”从胜利油田到中原油田,朱学谦在石油勘探开发科研一线历练了10年,熟悉油田生产的基本流程,也积累了10年的开发技术研发经验,为后来从事油气规划工作打下了基础。
但在2011年接手海外开发规划研究所时,朱学谦面对的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团队:经验不足、技术底子薄弱,有一半是刚毕业的80后,多数没有一线勘探开发经验,困难重重。朱学谦就尽量找机会让团队成员多去了解一线生产情况。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业务以效益为主,与国内保供给、技术为先的理念完全不同,国际商务谈判更是稍有不慎就容易掉进陷阱里,即便有多年的一线勘探开发经验,朱学谦自己在初次接触海外油气规划业务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那时候最大的挑战是我从此得有一个商业头脑。”从与资源国的合同签署到规划的具体内容,她一一开始学习。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外开发规划研究所从以前的只做开发年度计划扩展到科研专题研究、生产支撑研究、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研究内容覆盖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部署、储量经济开发潜力、开发技术政策、开发经营策略、开发技术瓶颈、科技发展规划、开发数据库建设等多个方面,承担研究项目从朱学谦接手前的1个增长到10个以上,海外开发规划研究实现多层次化、多领域化。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其中,朱学谦带领团队做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获国家能源局二等奖,另外获局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作为科研人员,朱学谦秉持“科研要满足生产需求”;作为团队管理者,朱学谦坦言自己在管理上不追求“花样百出”,只是“以身作则”带好人,但在院里年度考核中,她连续多年被评定为“优秀”,团队也连续多次荣获先进集体和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统筹工作,统筹生活
如今,朱学谦正进入人生的鼎盛时期。
她又多了两项主管工作:一个是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战略研究中心,2019年2月筹备,2019年9月挂牌;一个是新承担的中石化油气发展战略研究任务。
身兼数职,朱学谦是忙碌的。一年200多个工作日,她基本都是在路上:在去中石化集团总部、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汇报工作的路上;在去跟上海天然气交易所和重庆天然气交易所接洽的路上;在去跟终端燃气公司洽谈的路上;在国际会议现场;在海外油田生产现场⋯⋯
忙碌似乎一直是生活的常态:老公常驻海外、儿子需要人照顾;从勘探开发科研一线到油气战略规划工作;从石油领域跨入天然气领域,人生的每一步、事业的每一个转折背后都是时间的付出。
朱学谦对此却不以为意,或许是职业特性使然,在采访中,她提到最多的词是“统筹”“规划”。她会细化自己一天的时间表,“什么事情只要规划好了,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平衡的”。
她是个乐观派,总是说“看上去困难的一件事如果积极对待,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生活,她很自豪在丈夫多年常驻海外的情况下,自己一手将儿子带大而且采取的“放养式”教育也培养了儿子很强的独立性;她很喜欢目前的工作,也很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会继续对每件事尽最大努力”,她这样要求自己,也同样以身作则带动下属。
回顾过往,她特别感谢能有2006年〜2009年的那段经历。2006年刚刚跨入天然气领域的朱学谦得到了参与能源局《国家能源战略》研究的机会,当时能源领导小组的组长是时任总理温家宝,成员都是国内能源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历时3年多的研究工作中,朱学谦每年去能源局2〜3个月,与这些业界大拿交流,收获颇丰,“知识面和视野都有大幅拓展,自我提升非常快,这是我非常感激的一段经历”。
谈及未来几年的规划,她将重点放在了自己新接管的天然气战略工作方面。从上游勘探开发到中游输运储配再到下游终端销售,她希望目前刚刚起步的天然气战略研究中心将天然气整个产业链研究打通,逐步建设发展成为一个既有企业特色、又有全球视角的新型智库,为中石化、中国天然气发展做点事情、贡献点智慧。
未来可期,未来是可以预料的忙碌,但就像朱学谦说的,“什么事情,只要规划好了,就没那么手忙脚乱”。
从胜利油田到中原油田,朱学谦在石油勘探开发科研一线历练了10年,熟悉油田生产的基本流程,也积累了10年的开发技术研发经验,为后来从事油气规划工作打下了基础。
“什么事情只要规划好了,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