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多哈气候大会:综述与总结

2012-12-20 18:30:00 中国能源网

2012年11月26日到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cop18)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来自194个缔约国家的代表参加此次大会。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首次在阿拉伯国家召开。卡塔尔是世界上温室人均排放最高的国家,因此此次会议是海湾国家为气候变化跨出的关键的第一步。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一,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详细布置。二,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三,继续德班平台谈判。

同时,关于落实绿色气候资金(Green ClimateFund), 对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经过各国激烈交锋和艰难博弈,在原本认为不会有实质性的成果的条件下, 12月8日晚, 多哈气候大会主席、卡塔尔廉洁和行政监督机构主席阿提亚以2分钟内无人提出反对意见为由,“强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修正案,此外,大会还通过了长期气候资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德班平台以及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方面的4项决议。各方对此次会议结果表示都不满意,但各方都能接受,是共同妥协的产物。

一、各国立场和观望

在各自的现实利益面前,世界各国依然有各自的打算。两大阵营依然壁垒分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依然存在分歧,至于能否真正落实,得看各方努力。以下是主要阵营减排立场。

伞型集团

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回落到1990年水平。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拟定到2020年减排17%的目标。但事实上,奥巴马至今不曾把其后政策排上他的议程。此外,美国反复强调,没有未来的“全面参与”,就没有现在的“承诺履行”。目前,阻碍美国气候谈判的一直是其传统能源集团,迫使其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减排承诺。而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让美国具备了巨大的减排空间,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和发展蓝图,预计到2035年美国可以实现能源独立,这也使得奥巴马政府在多哈谈判中有了更多的周旋空间。加拿大于2011年底退出了《议定书》,并将于美国保持一致。日本曾承诺到2020年将其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但会中声称任务难以完成,拒绝签署第二承诺期。俄罗斯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至25%,但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强调“热空气”“排放盈余”是他们合法所得的主权财富,坚持保持它们并用于与将加入第二承诺期的国家进行交易获利。此举一度阻碍了大会的进行和展。在技术转让问题上,发达国家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美国在会上明确表示不会转让技术,并且对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技术设置重重障碍。

不过,澳大利亚为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大会召开前夕,宣布加入《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同时,会上表示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相互合作,达成共识,澳方已准备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引领角色。

欧盟

欧盟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减排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前提是各工业化国家同意相当水平的减排力度,共同促进国际条约的签署。然而把目标提高到30%的决议,在欧盟内部被波兰等以煤炭为主要来源的成员国否决,因此解决欧盟内部矛盾也是大会得以开展的前提。

会议期间,欧盟和小岛国集团和非洲集团之间仍在围绕承诺期是8年还是5年争论不休。欧盟被印度指“拖后腿”,认为欧盟不同意延长“京都议定书”

有两点原因:首先,欧盟便可以不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义务;其次,欧盟希望把京都二期同德班平台的谈判过程联系在一起,德班平台旨在建立一个后2020的全球气候框架,而谈判在2015年左右才能结束。欧盟气候专员康妮.海德格尔指出美国应更积极些,这将完全改变谈判大局。同时,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向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但由于目前绿色气候基金还没有指定详细的操作程序,欧盟各国称不可能往里面投钱。

基础四国

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组成的“基础四国”,其中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40%-45%。对发展迅速的经济体而言,即使不采取严格的排放干预措施,碳强度也会在一段时间后降低。巴西承诺到2020年自主减排38%(BAU)到42%。 由于巴西的计划林业发展措施,林业减排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印度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至2020年碳密度比2005年计划降低20~25%。南非则到2020年削减34%的预期排放增加量。“基础四国”强烈敦促发达国家兑现出资承诺,发达国家应在2013年起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资金,到2020年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水平。此前,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从2010年到2012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由于存在诸多不明之处,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澄清。同时,他们共同致力于推动发达国家参与第二承诺期,根据巴厘行动计划结束公约工作组的工作达成一致,包括发达国家缔约方承担可比的减排指标。中国目前还不能承担绝对量减排义务,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欢迎“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的即时启动,必须根据国家的不同国情,不同发展阶段,遵循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多哈成果及问题

经过一天的延迟谈判,大会通过了一揽子决议,取得了一些成果。

首先,最大的成果就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落实和执行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安排。决定将《京都议定书》承诺期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第二承诺期时限的5年和8年之争,最终以8年期限达成一致。这是多哈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承诺了第二承诺期的国家,同意2014年4月30日重新审视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并且提交一个更清晰的责任规划。

同时,自2013年1月1日起,只有确定了具体减排的发达国家才能购买和使用核证减排量。为保证会议的进程,议定书规定:承诺了第二减排期目标的国家,应在国家登记簿中建立一个前期盈余储备,如果排放量少于规定的配额,可以将差额结转到下一承诺期。

其次,会议全面讨论了巴厘行动计划的所有要素,敦促发达国家提高减排力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明确的中期和长期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切实发挥已经建立的公约下相关机制的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和适应行动。会议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德班平台谈判的原则、要素和框架,对谈判的工作安排进行了总体规划。“德班平台”基本上确立了要实施更加广泛和激进的减排方案,并将任务计划提上了日程:2014年提出草案,2015年第21届COP上签署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的国际协议。此外,德班平台今年将《公约》核心原则的指导意义写入了有关德班平台的决议。由于美国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一直存有意义,因此在决议宣布后,美国表示了反对。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呼吁和敦促下,一些发达国家除了有条件接收《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也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德国,英国,瑞典,丹麦等6个欧洲国家已经为此编列预算(预估68.5亿欧元)。

此外,本次大会还通过了一些重要文件,《解决气候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损坏方案》的通过,为发展中国家首次提供此类保证,也是首次将气候变化损失损坏纳入到国际法律文件中。新的京都议定书还增加了第七种温室气体三氟化氮NF3。

然而,本次会议也留下了不少问题,为以后的气候谈判增加了难度:首先,相比较短的5年、8年的承诺期,降低了对发达国家减排力度的要求,但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仍未接受第二承诺期,大会也没有就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做出具体规定,因此继续承诺难以实现。

其次,发达国家转让技术、提供资金帮助的意愿不足。根据哥本哈根大会和坎昆大会所设立的“绿色气候基金”目前仍是空壳,目前发达国家承诺的资金总量仅为数十亿美元,至2020年是否能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还是悬而未决。

同时,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新西兰明确表示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而且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六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张二期碳减排额度。

三、多哈反思

京都议定书未来。《京都议定书》作为唯一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协定,也因其第二承诺期的“有形无实”,严重削弱了对新的国际机制“架构”的参照作用。由于主要排放大国未被纳入第二承诺期,可以肯定2020年京都议定书将面临艰难道路抑或被另一个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形式延续。

资金落实。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执行志愿减排行动和报告要求的成本增加,而且损失和破坏问题(Loss and Damage)带动成本上升。尽管有几个欧盟国公布气候基金支持,但并未明确2013-2015年的中期资金数量。此外,资金的透明度和诚信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德班平台后续。德班平台核心关注公平问题,因而开诚布公地讨论并落实公平原则,促进进一步的磋商,将是各国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代表团表示基本满意,毕竟《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能够保留下来,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很大的胜利。然而不管国际谈判结果如何,中国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与国际气候谈判进一步脱钩,而不能过度依赖全球层面的谈判进展速度。 同时,未来新的减排规则的制定,将改变中国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定位和责任。因此,尽量完善和建立相关的气候变化机制和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将是多哈大会后的重中之重。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