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保障

2011-01-30 14:10:00 中国能源网

2011年1月1日,开年伊始,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就此评论道:从中国本身考虑应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应该使中国形成一个洼地效应,特别是石油应该从四面八方都向中国流,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可以因此获得比较好的价格。

究竟什么是能源安全,还不可能有一个全球通用的标准或准确的答案,在理解上,消费国和生产国也是不一样的。工业化国家特别是美国,它们的能源政策有4个基本原则,即能源供应多样化、石油进口多元化、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降低石油价格的波动。

温斯顿·丘吉尔说:“回顾历史长河的长度越长,展望未来就可以展望得越远。”随着新世纪的卷轴逐渐展开,多种相互竞争的文明将塑造历史。

这轮新的文明之争可能会决定未来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均势格局。将塑造本世纪历史的任何文明中的每一种都有着跨越千年的传承——而文明的核心就是能源。纵观历史,各种文明一直就领土、信仰、能源发生冲突。在21世纪,这些原始野心中有些有所缓和,但是争夺权力是人的本性。

据统计,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全年石油消费量将增长5%以上,达到4.27亿吨;原油进口增长9.1%,达到2.1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实际的数据可能要更高,因此,来源多元化将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韩晓平说,相对于此前过度依赖海上石油通道来说,陆上通道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等多种优势,未来开辟陆上管道,我们还可以向西看。我们现在的石油进口主要是通过海上,主要通过南方的马六甲海峡从中东、印度洋进口油然后进入到中国,这个比例非常之大,所以这就造成了整个中国石油供应过度依赖中东的石油,过度的靠马六甲海峡,一旦那个地方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对于中国的石油供应会产生很多负面的问题。陆上管道能够更加平稳的保证中国的石油供应,另外陆上管道的运输成本要低于海上,因为海上我们要来回把石油从一个一个油田输入到海边又装船运到中国的沿海,在这里再到一个一个的炼油厂,炼完油以后再运到各地去,周转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我们现在是从东西伯利亚来建立管道供应石油,未来我们也不妨从西西伯利亚建立一些管道。同时我们还要从西部的像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这样一些国家来建立管道来供应。现在已经有气,未来要有油等更多的能源供应来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们以前提能源安全战略,提的很多,但是把能源安全上升到国家最高战略的层面上,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新的题目,根据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的设想,我们需要把能源战略置于一个更大的安全观里,这是对我们未来10年社会一个全新的认识,尤其是把能源安全的概念上升到国家最高战略的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与运筹,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对我们国家来说,对我们能源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目前的很多的战略观念比较模糊,我们忘掉了战略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制胜,战略一定要夺取全球优势,一定要取得胜利,这是最核心的能源安全战略观念,是从对各种力量的运用,对优势的追求,对胜利的追求,所以将能源安全战略上升为道,制胜之道,就是一种对优势的追求和营造,一种对胜利的追求!

中国领导人主张,能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国际社会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深入开展能源开发领域的协商和合作,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的对话和沟通,强化能源政策磋商和协调,促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维护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满足各国发展对能源的正常需求。全面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促进各国提高能源节约能力、利用水平、使用效率,推动洁净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技术合作,建立清洁、经济、安全可靠的世界能源供应体系。共同营造能源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携手维护能源生产国的局势稳定,保持国际能源市场正常秩序,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和畅通,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能源生产、运输、消费格局。

我们应当摒弃旧的能源安全观,确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中国能源,能源安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