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阚海东:气候变暖导致健康问题凸显

2023-09-06 08:41:01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张思玮  

为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助力健康中国、服务全球健康,近年来,中国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助力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阚海东就是其中一员。

“气候变化与健康”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该采取哪些行动?又该制定怎样的健康策略?阚海东近日就相关话题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科学报》:相比过去,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空气污染方面有哪些进展?

阚海东:毫无疑问,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

2012年,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2018年,我国打响蓝天保卫战。“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是非常成功的两个政策,使我国PM2.5浓度显著下降。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46μg/m3降至2021年的29μg/m3。

不过,在室外污染方面,近年来我国臭氧问题日益凸显。臭氧问题也叫“蓝天白云下的污染”,夏天在天空很蓝的时候,很多大中型城市往往伴随着比较严重的臭氧污染。2013至2023年,我国中东部城市大气臭氧浓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臭氧问题是下一阶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需要额外关注的问题。

在室内污染方面,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我国在2022年颁布了新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前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涉及的颗粒物指标只有PM10,而新标准首次纳入了PM2.5,要求比室外标准还要严格。从这个角度看,我国2022年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室内污染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室外飘入的污染,随着我国室外污染的改善,这部分影响已越来越低。另一个是室内产生的污染,特别是用生物质燃料取暖、做饭造成的室内污染,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和某些四五线城市,这依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中国科学报》: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健康问题?

阚海东: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易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这是近年来我国热浪、寒潮、台风、暴雨等极端气象事件不断发生的原因之一。

2015年,《柳叶刀》曾发表一篇多国研究,比较了过高和过低温度对居民死亡情况的不同影响,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中国、韩国、日本等十几个人口大国。结果显示,应对温度变化能力最为脆弱的国家是我国。

从地区角度看,近年来气象监测显示,我国北方地区升温速度比南方地区快;而大气科学研究也发现,未来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地区会更加严重。2018年,一项关于我国272个城市居民死亡和温度关系的研究显示,南方居民对于热浪的适应性明显强于北方居民。每年夏天,北方归因于高温的死亡人数多于南方。而且,由于北方居民长期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空调意识不强,因此他们在适应夏季高温方面需要做更多准备。

从人群角度看,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老年人群以及社会经济状况较差人群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人群。老年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相对较低,因此适应恶劣天气的能力较低。此外,研究显示,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相比富人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少得多,但他们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是一个不公平现象。

我国近期有一些利用医保大数据开展的发病研究,提示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心肺系统疾病,甚至肾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都有影响。

精神卫生方面更值得关注。公众普遍认为,雾霾天气让人心情抑郁,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无论是雾霾还是高温热浪等气候变化,对精神卫生指征的影响都非常显著。我们课题组近期开展的研究发现,气温的上升对于我国人群自杀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气候变暖,以自杀为代表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有效科普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科学报》: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我们现在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阚海东:这个问题反映了气候变化在代际间的不公平性。

目前滞留在大气层里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制造的。目前空气升温很难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但气候变化造成的不良后果将由子孙后代承担。我们需要为下一代做什么,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雾霾、气候变化有害健康,还需要做大量科普工作向青少年推广这些科学知识。

去年,欧洲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比较了老年人和青少年对一次热浪极端气候事件的反应。研究发现青年人的身体虽然更健康,但气候变化对他们的健康反而产生了更大危害,他们不太愿意采取适应性或规避性的行动,青年人在热浪期间的住院风险超过了老年人。因此,我觉得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空气污染,如何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把环境与健康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目前我国科普情况如何?

阚海东:从政府层面看,科普是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在我国的科技奖励体系中,除了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之外,还专门设有科普奖。青少年更乐于和新媒体打交道,传统科普媒体如何更好地覆盖儿童和青少年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吸引校园里的学生关注科学知识,并将其通过教材等方式传递给学生,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建立防止气候变化影响健康的阵地

《中国科学报》:为了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带来的挑战,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健康策略?

阚海东:从健康策略角度来看,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预警、预报是当务之急。上海气象局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针对一些老年脆弱人群如老慢支患者,发布寒潮、热浪预警信息。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手机短信还是微信发布预警信息,都能降低老慢支发作的风险。

在医疗卫生系统,我国应扩大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覆盖面。随着我国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向大城市聚集,农村老龄人口相对增加,要加强农村老年脆弱人群健康的保障力度。

此外,应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普及,政府层面也要积极采取适应性措施,如每隔一定空间距离提供热浪、寒潮的避难场所,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增强整个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弹性等。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气候变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