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巧用“三十六计”亮出省钱“七十二变”

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巧用“三十六计”亮出省钱“七十二变”

2025-07-29 09:48:00 东方财富网
今年以来,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深耕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以“强管理、控成本、提效率”为主线,巧用“三十六计”谋策略,善施“省钱七十二变”破困局,多“路”探寻降本增效“最优解”,全面提升矿井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员各显“神通”,降本成果“亮眼”
 
“以前开个会,动辄召集十几个部门,现在按需求精准邀约,只让真正需要参会的人到场,不仅节省了会议室布置、资料印刷等费用,沟通效率还提高了不少。”综合办公室主任仝海介绍着过“紧日子”以来的成效,“得益于全员参与,才能将降本措施落到实处。”
 
为降低非生产性支出,该公司严格执行《非生产性费用管理办法》,以规范“十项费用”为抓手,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管理,对每项非生产性费用重新评估必要性,从源头杜绝不合理开支,同时落实“一事一策”审批制度,每项支出均制定专项方案,经多部门层级审核,确保各项费用支出依据充分、用途合理。
 
一系列举措的精准落地,“十项费用”显著压降,上半年十项费用同比下降64.28%。其中,招待费同比下降65.01%、车辆费同比下降39.35%、培训费同比下降88.59%,亮眼数据的背后则是降低成本的生动实践。
 
“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这些看似零散的费用,累计起来数额惊人,但只要坚持精打细算,就能积少成多,实现‘质’的跨越。”总经理雷慧君说。
 
首吃困局“螃蟹”,逆境中闯“生路”
 
“思伟,听说你申请去华宇公司了?”
 
“是呀,那边岗位缺人,我的业务刚好用的上,这也算是个机遇。”
 
“可不是嘛,‘双向选择’,让咱们有了更适合的发展路子。”
 
如何妥善安置转岗人员?该公司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紧密结合矿井实际,秉持先挖渠、后放水的工作思路,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内部分流、协商解除劳务合同等形式,稳步推进分流工作有序开展。目前,用工总量降至322人,其中合同制职工288人,合同期内劳务人员34人。与上年同期减少407余人,减幅达55%,分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大规模岗位人员转岗,该公司针对不同岗位特点与职工能力短板,量身定制分类培训方案,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双向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着力培育“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分流不是简单的‘减人’,而是以降本增效为导向的重塑价值工程,更是企业在调整期‘首吃螃蟹’的勇气。”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洋帅介绍。
 
锦囊妙计“横生”,堵住隐性“缺口”
 
“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工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在经营分析会上,各专业部室通过对设备管理、能耗管控、后勤保障等关键环节,建立月度跟踪机制,推动成本管控从“粗放式推进”转向“精准化落地”。
 
为持续深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该公司以“耗生产、低成本办公、全方位零浪费”为核心,通过精准施策,将节支降耗融入每一处细节。综合运行队动态优化“避峰填谷”,根据不同区域设备运行状况,合理调整用电周期,避免空转和低效率运行;综合服务中心针对管道渗漏、空调门窗同开、长明灯、长流水等问题,展开“拉网式”排查整治,同步建立起“巡查建档-限期整改-考核挂钩”闭环管理机制。
 
截止目前,相关举措已实现节电97.78万千瓦时,节水1605立方米,推动全员节约意识转化为看得见的效益提升。
 
“这些问题,看似‘皮外伤’,实则是潜藏的‘隐性病灶’,只有将‘显微镜’对准每一处细节,才能堵住效益流失的‘隐性缺口’。” 生产矿长刘前说。(郭正玺)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澄合矿业董东煤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