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港口交易冷清,相比之下,高卡煤坚挺,指数附近可以成交。中低卡煤种需求不多,还价指数下浮。贸易商对于后市看法存在分歧,部分贸易商担心下跌,着急出货。部分贸易商则认为北港库存较低,发运倒挂,下跌空间不大。
环渤海港口动力煤市场呈现稳中偏弱态势,市场交投氛围降温;但受产地供应收缩影响,煤价无大跌可能。首先,产地供应恢复缓慢。部分产地仍偶有强降雨、安检环保趋严,且临近月末、停减产的煤矿增多。另外,煤矿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反内卷”氛围影响下,“减量保价”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叠加超产核查等因素,煤矿生产普遍谨慎,供应有收紧预期。其次,集港发运成本依然倒挂,集港资源仍受限制,环渤海港口库存难以大幅提高,优质资源偏紧,货权相对集中,部分主力贸易商仍有挺价心态。再次,终端需求维持高位。南方部分地区天气持续闷热,电煤消费虽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震荡;下旬,部分刚需和补空单需求或有所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煤价。第四,环渤海港口库存虽有小幅增加,但仍在今年低位,且在日耗高位、需求看好的情况下,港口或再次进入去库模式,支撑煤价无大跌可能。
市场利空因素如下:首先,煤矿出货不畅。受降雨影响,部分运输道路损毁,煤矿外运受限;叠加用户阶段性采购结束,需求端支撑不足,竞拍流标频现,成交价格下行,部分煤矿库存累积,被迫降价促销,尤其大集团外购价下跌,对产地煤价产生下行助推作用。其次,市场出现畏高情绪。基于九月份之后,电厂日耗逐步震荡回落,且目前库存处于偏高水平,终端大量采购煤炭的可能性较小。淡季预期增强,底部支撑减弱,投机备货需求退潮,部分获利贸易商出货意愿提高。再次,长协和进口再显优势。目前,环渤海港口市场煤价格高于长协价格,而进口煤对比内贸煤优势虽有缩减但仍很明显,后期进口煤价有回调可能。
随着“迎峰度夏”进入尾声,需求淡季预期增强,部分煤矿库存积压后开始采取降价换量措施。但产地超产核查、临近月底和9.3重要活动在即,短期内供应端仍有收紧预期。本周,华东华南高温持续,但电厂大都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减少北上采购,并等待煤价触底再拉,助推本周煤价小幅回落。